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南宋第一明君宋孝宗为何主动禅位 (南宋第一名臣)

在南宋的这些皇帝中,最贤明的当属宋孝宗了,宋孝宗名叫赵昚,原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,自幼被宋高宗赵构收养,1162年,赵昚继承皇位,在位期间颇有一番作为,后世称之为,乾淳之治,可是到了1189年,身体...

admin

南宋这么多皇帝里,要说最贤明的,宋孝宗绝对能排第一!赵昚,本是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,从小被高宗赵构抱养宫中。1162年他即位,干得挺不错,后世管那会儿叫“乾淳之治”。不过到了1189年,明明身体硬朗的宋孝宗,突然把皇位传给了太子赵惇,这是咋回事?咱今天就唠唠。

之前有人猜,宋孝宗是因为金朝才退位的。按“隆兴和议”,南宋皇帝得管金朝皇帝叫叔父。当时金世宗刚死,22岁的金章宗即位,63岁的宋孝宗一直抗金,压根儿不想认这个屈辱,所以才退的位。但这个说法吧,有点站不住脚。

史料记载,1188年十一月,宋孝宗见右丞相周必大时就说了:“比年病倦,欲传位太子,须卿且留”,还“密赐绍兴传位亲札”。而金世宗是十月底生病,1189年正月才死的。那时候通讯慢,南宋根本不可能这么快知道金世宗的情况。说白了,金朝换皇帝,根本不是宋孝宗退位的主因。

那他为啥退位呢?我觉得主要是三个原因。其一,宋孝宗身体确实不行了。他跟周必大说:“礼莫大于事宗庙,而孟飨多以病分诣;孝莫重于执丧,而不得自至德寿宫。欲不退休,得乎?”宋孝宗这人特别孝顺,当时得给高宗守丧,结果身体不行,连德寿宫都去不了,他自己都说“这样不退休行吗?”

南宋第一明君宋孝宗为何主动禅位 (南宋第一名臣)(图1)

其二,抗金无望,身心俱疲。宋孝宗这辈子最大的念想就是北伐,收复失地。结果呢,隆兴北伐不光没成功,还丢了地盘,被迫签了屈辱的“隆兴和议”。后来他跟虞允文整顿军队,准备再打,虞允文却突然病死了。这么一折腾,宋孝宗身心俱疲。

其三,太子不满,施加压力。这时候,太子成了最后一根稻草。宋孝宗长子赵愭,高宗和他自己都挺满意,立了太子。可惜好景不长,三年后赵愭吃错药死了,才二十四岁。按理该立老二赵恺,但他觉得老三赵惇跟自己更像,就立了赵惇当太子。

一开始,宋孝宗跟太子赵惇关系挺好,可时间长了,俩人有了矛盾。再加上赵惇特别怕老婆,被李凤娘一挑唆,就开始给他爸施压。他先是找奶奶吴太皇后帮忙,让吴太皇后去跟宋孝宗说。宋孝宗当时回:“臣久欲尔,但见孩尚小,未经历,故不能即与之。不尔,则自快活多时矣。”

赵惇知道他爸的意思后,气坏了,跟吴太皇太后抱怨:“臣已白,尚以为童,则罪过翁翁。”后来他直接找宋孝宗摊牌:“有赠臣以乌髭药者,臣未敢用。”言下之意就是:“我都胡子花白了,皇位还轮不到我?”而且他还拉拢朝里不少人,这么下去,迟早出乱子。

宋孝宗一看这架势,只能退位了。可退位也没让父子关系缓和,反而更差了。当上皇帝的宋光宗(就是赵惇),连病重的爸都不去看。宋孝宗死了,宋光宗连丧礼都不主持,最后还惹出政变,自己被废了。宋孝宗算是个明君、孝子,可他儿子,啧,又昏又不孝。


上一篇: 灯头生日-正月十三为何被称为-这种风俗在南宋有什么记载 (生日灯饰) 下一篇:为何赵构选择主动禅位-南宋当时处于相当稳定的时期 (赵构为什么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