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何赵构选择主动禅位-南宋当时处于相当稳定的时期 (赵构为什么)
你真的了解赵构吗?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,1162年,55宋高宗赵构,活到81岁,身体健康,并没有啥毛病,说自己又老又病才禅位,明显是托词,这时南宋军民刚刚取得采石大战的胜利,南侵的金国皇...
你真的了解赵构这个人吗?1162年,55岁的赵构(后来活到81岁)身体硬朗得很,压根儿没病没灾,却说自己又老又病要禅位,这托词也太明显了。那时候南宋刚打赢采石大战,南侵的金国皇帝完颜亮(海陵王)被自己人干掉,金国内乱一团糟,南宋趁机把江淮一线的地盘都抢回来了,国家稳得很。他这时候禅位,政治算盘打得精着呢。
他为啥这么干?首先,得说说他对养子赵眘(后来的宋孝宗)的算计。赵构其实有孩子,可惜五个女儿都被金国抓走了,就剩一个儿子赵旉,跟着南渡了。结果这孩子被底下人拿来做文章,想搞掉赵构自己当皇帝,阴谋败露后,赵旉吓得要命,三岁就没了。赵眘(赵匡胤这一支的后代)早在绍兴二年就被立为皇子之一,在宫里待了整整30年。要是等赵构真老死了再传位,赵眘都五六十岁了,哪还有什么“恩情”可言,搞不好还怨恨上,赵构死了身后事能好吗?趁着现在国家刚打完胜仗,局势稳,赶紧禅位,赵眘肯定念着他的好。

后来事实证明,宋孝宗对这个养父是真孝顺,就算赵构的决定不对,他也照着做。赵构死后,宋孝宗哭得那叫一个伤心,两年后就把皇位传给了自己儿子。
不过啊,赵构禅位,光说“施恩”可不够,他心里还有别的盘算。
第一,断了金国的念想。韦太后在金国那日子过得惨,先是被金兵糟蹋,后来在洗衣院干活,还嫁给了金国一个叫完颜宗贤的,还生了孩子——这要是传回宋朝,皇室脸面往哪搁?绍兴议和后韦太后回来了,第二年金国就说要送宋钦宗和他妃子回来。赵构这眼睛毒,一眼就看出金国那点小九九:宋钦宗回来,不就是想跟他抢皇位吗?好让宋朝内斗,金国好趁机捞好处。赵构对接回宋钦宗的事儿,理都没理——当年徽钦二帝把他往金军里送,他心里能没怨气?赵构退了位,宋孝宗上来,金国手里那张“宋钦宗”的牌就不灵了。宋钦宗是宋太宗赵光义那一支的,宋孝宗是赵匡胤那一支,八竿子打不着,金国想挑拨都没法挑。
第二,把赵光义那一支的皇位可能性给掐了。赵光义那一支在南宋也有后人,总盼着把北方被掳的亲戚接回来,好抢皇位。赵构不接宋钦宗他们,这些人肯定恨他。万一他们上位了,赵构死了能有好日子过?这也是为了自己死后的名声。
第三,给宋孝宗攒人气。赵构为了绍兴议和,每年给金国送好多钱,割了不少地,还杀了岳飞、岳云父子。结果这和议才十几年,金国又打过来了,送的金银反倒帮着金国壮大了实力——这事儿赵构办得确实不地道。采石之战是书生虞允文指挥打赢的,可南宋好多武将都消极怠工——赢了没功劳,搞不好还被砍头,谁还卖力打仗?这都是杀岳飞的后果。南宋不能总靠一个虞允文啊,得把这政治伤疤给补上。宋孝宗一上台就给岳飞平反,还给他后人封官。这事儿哪能一上来就干?肯定是赵构在背后安排的——既弥补了杀岳飞的政治伤疤,又让宋孝宗在老百姓心里更有分量,说白了,就是为了南宋的江山稳固。
赵构这辈子也真够累的,没过几天安生日子,心理越来越脆弱。金国一来,他第一反应就是跑:从南京跑到杭州,杭州不行了就坐船出海。在老百姓眼里,这皇帝太怂了。采石之战前,赵构都准备好逃跑路线了,要是金军过了长江,他立马溜海上——幸好打赢了,不然又成笑话。他自己也觉得,自己就是金国的靶子,这心结一辈子都解不开,心里压着块大石头。
退了位当太上皇,他还是想跑。1163年南宋打了败仗,他雇了500个民夫,带了1000个士兵,天天准备着,就为了随时能拉走宝贝,坐船跑——还好金国没追过来。
所以啊,他退了位还总插手朝廷的事,毕竟要跑,手里没点权可不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