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只因为应对严峻的军事形势-南宋王朝为何设立御营司 (只因为应对严重的问题)

宋高宗即位后便设立御营司来统帅军队,取代枢密院总管军政大权,但在短短两年后的建炎三年,1129,御营司所控制的军队便开始发生分化,最终于建炎四年,1130,取消了御营使管兵的体制,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...

admin

宋高宗即位后便设立御营司来统帅军队,取代枢密院总管军政大权,但在短短两年后的建炎三年(1129),御营司所控制的军队便开始发生分化,最终于建炎四年(1130)取消了御营使管兵的体制。

只因为应对严峻的军事形势-南宋王朝为何设立御营司 (只因为应对严重的问题)(图1)

建炎那会儿,南宋朝廷刚立起来,脚跟还没站稳,天天打仗,军事形势紧张得不行。为了应对这局面,朝廷就搞了个御营司,当最高军事指挥机构,让宰相兼着御营使,把全国的军政大权都抓在手里。这玩意儿一出来,打破了宋朝开国以来那套统兵的老规矩。不过御营司自己毛病也不少,等建炎四年高宗他们稍微安定下来,就把御营司给废了。御营司管着御营五军,日常军队事务、训练都归它。虽说存在时间短,但在护着皇室、对内平叛、对外抗金这些事上,还是起了大作用的。

御营司的大官是御营使,由宰相兼着,统军、指挥权一把抓,权限大得很。但毕竟是打仗紧急时候临时搞的机构,里头问题不少,最后建炎四年还是给撤销了。

建炎元年五月,高宗刚当上皇帝,自己要防着,还得管住那些自发聚到流亡政权手下的军队,就弄了个御营司来管所有军队。同年八月,命令御营副使检阅五军人马,从这以后,当官的都有自己的亲兵了。御营司一成立,军事指挥、统军权都抓在手里,权限超大,由宰执兼着、皇帝管着,实际上成了南宋初期的最高军政指挥机构。这时候枢密院还在,但权力被御营司分走不少,御营司“独揽兵权,枢密院几乎插不上手”。

御营司权限越来越大,南宋初期的中枢体制就变成了三省、枢密院、御营司三头并立,而且御营司的地位比三省、枢密院都高。可到了建炎三年二月,朝廷下令:“御营使司只管都城里的五军,边防这些事,按老规矩归三省、枢密院”,御营司的军事管理权就开始被削弱。这时候,御营司管的军队也开始分家了。

只因为应对严峻的军事形势-南宋王朝为何设立御营司 (只因为应对严重的问题)(图1)

建炎三年四月,刘光世因为苗刘之变有功劳,升了太尉、御营副使,他带的军队就从御营军里分出去,叫御营副使军。后来韩世忠、张俊都不服新上任的御营使司都统制辛企宗,各自带着人马单干,成了御前左军都统制、御前右军都统制。这么一来,刘光世、韩世忠、张俊这三个人带的部队全离开了御营司,御营司的权限被砍了一大截,管的人马也少得多了。

建炎四年六月,高宗他们结束海上逃亡,稍微安顿下来,就开始讨论御营司要不要留着,最后决定撤销它和所有相关官员,让宰相范宗尹兼着枢密院事,撤了御营使和下属,把事都归到枢密院,枢密院下面设了个机速房。同时下令,御前五军改名叫神武军,御营五军改名叫神武副军,带头的将领都归枢密院管。到这儿,御营司就没了。

撤销之后,它的职能又回到枢密院,御营司本身改成机速房并入枢密院。后来金海陵王打过来的时候,高宗又搞了个御营宿卫司,设了个“御营宿卫使”(习惯上还叫御营使),但这时候的御营宿卫司跟建炎年间的御营司比差远了,没过多久也被撤销,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。


上一篇: 孟珙是真的奸污了金国皇后吗-真相是什么 (孟珙有多厉害) 下一篇:从用人制度上来看-南宋在当时属于一个怎样的时代 (用人制度的原则有哪些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