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宋军在整编的过程中形成了哪些屯驻大军-南宋初 (宋军编织)

屯驻大军是南宋的正规军,南宋初,宋军经历了由溃散到整编的过程,逐渐形成五支屯驻大军,后取消各行营护军番号,削减兵力,改名为某州府驻扎御前诸军,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,构成南...

admin

南宋的正规军,说白了就是当时的中央精锐部队。刚建立那会儿,宋军其实是散成一盘沙的,后来慢慢才重新整编起来,逐渐形成了五支屯驻大军。到了绍兴五年(1135年),朝廷给这些军队统一起了“行营护军”的番号:川陕那边的吴玠军叫右护军,长江中游的岳飞军是后护军,长江下游的韩世忠、刘光世和张俊军,则分别叫前护军、左护军和中护军。不过好景不长,绍兴十一年朝廷收了兵权,把这些行营护军的番号全取消了,还削减了兵力,改叫“某州府驻扎御前诸军”,听着就归皇帝直接管了。

宋军在整编的过程中形成了哪些屯驻大军-南宋初 (宋军编织)(图1)

说到屯驻大兵的兵源,其实就是这些重新编组的中央军,包括皇帝直属的御前诸军、东京留守司军,还有屯在陕西前线的中央军,都是南宋的正规军主力。南宋初期,就靠着韩世忠、刘光世、张俊、吴玠和岳飞这五支大军撑着场面,后来统一改称行营护军,就成了“屯驻大兵”的主要兵源。

再说说屯驻大军怎么一步步变化的。一开始还是那五支,绍兴五年改番号,吴玠右护军、岳飞后护军,韩世忠前护军、刘光世左护军、张俊中护军,各自镇守一方。到了绍兴十一年,兵权收归朝廷,番号取消,兵力缩减,全改成了“某州府驻扎御前诸军”。

宋军在整编的过程中形成了哪些屯驻大军-南宋初 (宋军编织)(图1)

到了南宋中期,朝廷陆续在好几个地方设了御前诸军,比如兴州(今陕西略阳)、兴元府(今陕西汉中)、金州(今陕西安康)、江陵府(今属湖北)、鄂州(今湖北武汉市武昌)、江州(今江西九江)、池州(今安徽贵池)、建康府(今江苏南京)、镇江府(今属江苏),这些军队都归都统制和副都统制管。后来鄂州和江陵府的军队合并了,兴州也改名叫沔州,又从里分出了利州(今四川广元)一军。江陵府和利州虽然只设了副都统制,但事实上还是独立成军。再加上殿前司、侍卫马军司、步军司这“三衙”,总共凑成了十三支屯驻大军,每支兵力从一万到几万不等。

屯驻大军的编制也挺有意思,下面分“军”和“将”,每支军队下面还有前军、右军、中军、左军、后军,还有游弈军、选锋军、踏白军这些番号,设统制和统领。每个“将”下面又有正将、副将和准备将。不过到了南宋后期,朝廷为了加强文臣对军队的监督,又搞了不少名目的新军,结果各都统制司的兵力一下子少了很多,只占了正规军的一小部分。

屯驻大军下面的编制,其实和刚才说的一样,也是分军、将,有前军、中军、左军这些番号,设统制、统领,每个将下面有正将、副将、准备将。后期因为文臣插手,新军太多,都统制司的兵力就越来越弱了。


上一篇: 南宋作为北宋灭亡后南迁的政权-共历经了多少位皇帝 (南宋作为北宋什么时期) 下一篇:南宋进行过三次北伐-为什么全都以失败告终 (南宋进行过三次改革吗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