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朝审美真的是以胖为美吗-杨贵妃真实的体重又是什么样的 (唐朝审美真的很重要吗)
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,唐朝审美,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,长恨歌,中有言,回眸一笑百媚生,六宫粉黛无颜色,杨玉环乃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,其颜值自然是当时一流,关于这一点,从未有人怀疑过,不过...
杨玉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,颜值肯定是当时顶级的,这点没人怀疑吧?不过,结合唐朝的审美,关于杨贵妃的体重,大家一直有不少疑问——难道她不是我们想象中婀娜多姿的美女,反而是个爱吃的“小胖妞”?

初唐那会儿,大家的审美其实和前朝差不多,法宣在《和赵王观妓》里写过“宫里束细腰”;刘希夷在《公子行》里也提“愿作轻罗着细腰”。看吧,那时候还是流行“细腰”的,所以估计初唐女子也不以胖为美。不过没多久,唐人的审美就变了。《旧唐书》里写太平公主“丰硕,方额广颐”,武则天觉得她像自己,从“丰硕”这个词就能看出,那时候体态已经开始偏向丰满了。

大家都知道武则天为啥叫“妩媚”吧?颜值肯定是基础,但她那丰硕的体态,绝对是加分项。所以起码到武则天当政的时候,唐人的审美就已经是“面部丰腴,体态略胖”了,而且这理念慢慢在民间传开,原本瘦弱的姑娘也开始一个劲儿增肥想变美。那唐人的审美为啥会变呢?陈寅恪先生其实解释过:唐朝开国那几位皇帝,还有早期的君主,其实都是胡人,不是纯汉族。

所谓的“胡人”,就是北方边地的人家,天天骑马射箭,体格自然健壮,看着比中原人宽壮多了。李家当了皇帝,就开始推“以丰肥壮硕为美”的理念。皇帝的喜好嘛,向来影响天下人,毕竟有句话叫“楚王好细腰,宫中多饿死”,想嫁入皇室的姑娘们拼命讨好皇帝,结果把自己饿死了。不过李家的审美还算好,起码姑娘们不用为了减肥饿肚子。而且唐朝社会风气开放,没结婚的姑娘也不用大门不出、二门不迈,活动多了,身子骨练得结实,心态也好,大概就是“心宽体胖”吧。

再说杨贵妃,历史上没写她具体身高体重,那咱们只能从一些细节里猜猜了。首先,唐人画过“贵妃出浴图”,画里的杨贵妃确实是个丰腴的美人。其次,“环肥燕瘦”这个成语,杨贵妃就是“环肥”的代表,她和赵飞燕一胖一瘦,对比特别明显。再者,白居易在《长恨歌》里写“温泉水滑洗凝脂”,“凝脂”俩字不就说明她丰腴嘛。

根据现在挖出来的文物和文字资料推测,她身高大概164cm,体重120到138斤。现在流行“美女不过百”,但在唐朝,这体重反而正好。不过话说回来,唐朝也不是单纯“以胖为美”,准确说是“以丰腴为美”。“丰腴”是啥意思,大家都懂,我就不多解释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