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张北伐却英年早逝-宋哲宗-宋朝唯一的热血皇帝 (北伐是谁促成的)
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宋哲宗的故事,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,和大家一起分享,在金庸先生的名著,天龙八部,中,不但有,北乔峰南慕容,的武侠传奇,在小说的收官环节,老先生特意对当时的历史环境进行了...
最近又刷到《天龙八部》里宋哲宗那段,每次看到都挺有感触的。
在金庸先生的书里,不光有“北乔峰南慕容”的武侠传奇,结尾处他还特意描了描当时的历史背景:
他(宋哲宗赵煦)转过身来走到窗边,只见北斗七星闪耀天空,他眼光顺着斗杓,凝视北极星,喃喃说道:“我大宋兵精粮足,人丁众多,何惧契丹?他便不南下,我倒要北上去和他较量一番呢!”
这话一说完,大宋太皇太后高滔滔就在不安和惊恐里,跟着世长辞了。
小说里对高滔滔挺同情,也把赵煦写成一个空有热血、没点真本事的愣头青,老先生觉得宋哲宗就一莽夫,结果后来北宋真就亡国了。
小时候读这段,总觉得高太后死不瞑目挺可怜,可真去翻了史书才明白:宋哲宗,那真是个爷们,牛!

一、元祐绥靖
托了宋神宗末年“识人之明”和“用人之妙”的福,宋帝国在西北打了灵州、永乐两场“漂亮的败仗”,留给哲宗的,简直是个烂摊子。
要收拾这烂摊子,在范纯仁、司马光这些保守派的“建议”下,神宗他妈高滔滔,把“勤俭持家”的乡村风格发挥到了极致——息事宁人、土地换和平。于是神宗时期好不容易打下的浮图、安疆、葭芦、定远四个寨子,白白送给了西夏。
不费吹灰之力就恢复千里疆土,这对西夏来说,绝对是打了鸡血。被喂饱的野兽,转头又磨刀霍霍。要不是有曲珍、赵卨这些名将拼命顶着,大宋西北边境早乱成一锅粥了。可高太后和司马光他们觉得,“边境摩擦”都是因为宋军不够友好,还告诫将士,必须对“友军”保持微笑,友好到西夏人都不舍得打才行。
这么搞下来,西夏士兵的日子简直赛神仙,做梦都能笑醒。说不定“女中尧舜”这名号就是这么来的。
对内呢,高滔滔把新党新政清算得干干净净,什么青苗法、保马法、免役法,全作废了……更把大宋朝堂变成了她自个儿撒泼打滚的一言堂。
等高老太太终于含泪告别,“女中尧舜”折腾了这么些年,大宋的国际地位创了历史新低,国家财政也快被掏空了,整个帝国风雨飘摇。
而这一切,9岁即位的宋哲宗——都看眼里了。
绥靖、压制、柔顺这么熏陶了8年,能教出啥样的皇帝?
大概率是又来个绥靖分子,可中国历史就是这么“反常”:强势皇帝 often 生出文弱的下一代,文弱的环境倒可能催生出一强势的。
大宋运气不错,这规律在宋哲宗身上应验了。9岁即位的他,是大宋三百多年里最大的异数,冷静、早熟、沉着、隐忍、聪明,样样都到了极致:
元祐元年,辽国来给神宗吊唁,首相蔡确怕小皇帝没见过彪悍的异族人,被吓到,反复跟他讲辽国人穿啥样、长啥样、啥性格。说半天,哲宗随口问了句:“这人也是人吧?是人,有啥好怕的?”这皇帝打小就不是吓大的!
被高滔滔严格控制的8年里,哲宗天天隐忍着,大事几乎不吭声,由着旧党破坏国家、糟践国力,搞所谓的“元祐更化”,他一直装得特乖。这表现,想废立他都找不到理由啊!
二、怒怼旧党
元祐8年,17岁的宋哲宗望着北天的星斗,终于攥紧了手里的权力。他亲政第一件事,就是重启新法!

宋哲宗想变天,旧党立马反扑:
第一个蹦出来的是苏辙:“皇上,这8年你和高太后做得挺好,国家也挺好,你别随便改主意。当年汉武帝折腾来折腾去,搞得民不聊生、国家疲惫……到汉昭帝废止苛政,才恢复元气……”
看完奏章,少年天子开启怒怼模式:“苏辙,你觉得汉武帝是好皇帝还是坏皇帝?”
苏辙:“英明神武、开疆拓土,是好皇帝。”
宋哲宗:“穷兵黩武、下罪己诏也是好皇帝?”(言下之意,你这是在影射我爹宋神宗啊?)
苏辙直接愣住,自动辞职。
全体保守派也懵了:这少年天子装孙子8年,一掌权就病猫变老虎!
哲宗真觉得他爹穷兵黩武吗?不,正好相反!他要沿着神宗富国强兵的路,高歌猛进!他要除旧布新,再造个强大的大宋!
三、重启新政,重振军威
8年冷眼旁观、认真琢磨,大宋的羸弱根本不符合少年天子的预期。宋朝最热血的皇帝横空出世:
对内,少年天子把章惇、曾布、张商英这些新党从各处拉回来,重启新政,王安石的新法全恢复了!但比起当年,他比神宗更理性,更雷厉风行!
对外,召回名将章楶主持西北军务!他憋了8年的大招,就等踏平蛮夷,再造大宋!
一方面重启河湟之役,收取青唐地区;另一面发动洪德城、平夏城之战,重创西夏主力。几十万西夏士兵的头颅,加上梁太后美丽的头颅,都成了这场战事的祭品。蛮横的西夏人被摁在地上摩擦,差点断气,旧党割让的土地全收回来了。作乱西北一百多年的西夏,第一次在大宋军威面前发抖!
对比前几年的奴颜婢膝换和平,西北战事证明:金戈铁马打出来的胜利,才是赫赫国威,才有永久和平!
四、慧极不寿
一个焕发新生的大宋巍巍屹立,一个强大的大宋冉冉升起!
有那么一瞬间,这段宋史好像让人回到了热血的汉唐时代。神宗、王安石、王韶的终极梦想已经看到曙光,可就在一切好转的时候,年仅24岁的哲宗突然暴病而亡!才亲政7年,留给他弟弟宋徽宗一个“丰亨豫大”的家底。
这么个英明神武、聪明睿智、铁血强腕的皇帝,本该在青史上浓墨重彩,可我们的历史里,他却平淡得好像不存在。原因嘛,有一个——树敌太多,得罪的人太多。哲宗的变法,把后族、王族、贵族全得罪了,树敌太多,他突然暴毙,都透着点诡谲和阴谋。
要是哲宗继续驾驭大宋这艘船,再给他几十年,一定能缔造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时代,根本不会有后来差点让中华民族灭种的“靖康之变”。
他死后,北宋像过山车一样,从辉煌顶点迅速滑落。宋哲宗的英年早逝,是大宋之痛、民族之殇。或许这就是“情深必伤、慧极不寿”!他曾经创造的辉煌有多振奋,他的死就有多让人扼腕长叹!
读史至此,仰望云天,在秦皇汉武、唐宗宋祖闪耀的帝星里,似乎能隐约看到一个坚毅的少年天子,挥斥方遒、指点江山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