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山封禅-决定-宋真宗在哪位奸臣的建议下-来粉饰太平 (泰山封禅什么意思)
有人说宋真宗赵恒是个可爱的皇帝,笔者不知其可爱之处在哪?从其一生的经历看,宋真宗是一个胆子小、爱虚荣、又好色的人,宋真宗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三子,大宋朝的第三位皇帝,本来轮不到他作皇帝,如果按照他老爹赵...
最近看到有人说宋真宗赵恒挺可爱的,我寻思半天,这皇帝哪儿可爱了?瞅瞅他一辈子,胆小、爱面子、还好色,这哪是可爱,简直是活脱脱一个矛盾体嘛。他是宋太宗赵光义的三儿子,大宋第三任皇帝。本来按他爹赵光义搞的“金匮之盟”,该传位给叔叔赵廷美,可赵光义哪肯啊,就想方设法把皇位传给自个儿子。一开始大哥赵元佐是接班人,可惜这哥们儿有点精神病,后来没法当皇帝;二哥赵元僖又立为太子,结果命短,当太子没多久就没了。这么一折腾,倒霉催的老三赵恒反倒捡了漏,还真撑到了赵光义死,顺利继位。

赵恒当皇帝那会儿,开局可太惨了。他爹赵光义当年跟辽国干过仗,辽国记仇,公元999年,辽军大举攻宋,眼看就要打到开封城了。刚当两年皇帝的赵恒,哪见过这阵仗?大臣们劝他赶紧往南跑,他二话不说就开始收拾行李,真准备溜。结果关键时刻,一个山西汉子拽住了他衣襟,不让他跑——就是那个有名的“寇老西儿”寇准。
寇准好说歹说,连哄带唬,21岁的赵恒才哆哆嗦嗦地开始亲征。那叫一个磨蹭啊,几乎是被寇准他们硬拉着往前走,才磨蹭到澶州城。结果皇帝的旗子一竖,前线将士们立马来了精神,士气高涨,战斗力翻了好几倍。更巧的是,宋军不小心射死了辽军主帅萧挞懒,辽军一下子就蔫了。
打了胜仗的宋真宗,听说辽国想议和,乐坏了,立马就答应了。寇准他们本来不想这么快议和,但拦不住他。就这么着,大宋朝打了胜仗,反倒跟辽国签了个不平等条约《澶渊之盟》。回了京城,赵恒越想越憋屈——明明打赢了,风头全让寇准抢了,这面子往哪儿搁?没多久,他就以“没大臣样”的借口,把寇准给罢官了。可光罢官还不够啊,这时候王钦若拍马屁,说要不搞个“泰山封禅”,粉饰太平,撑撑场面。赵恒一听,觉得这主意不错,但又有点心虚,封禅可是有大功业的皇帝才能干的事。王钦若看出来了,忽悠他说:“祥瑞嘛,咱们自己造不就行了!”就这样,一个胆小怕事的平庸皇帝,就开始了那场尴尬的泰山封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