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出于什么目的-宋真宗要封禅的原因是什么 (离异男撩已婚女人到底出于什么目的)

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宋真宗要封禅的原因是什么,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,封禅是指古代帝王在泰山或其他山岳举行祭拜天地仪式的活动,司马迁在,史记·封禅书,中写道,每世之隆,则封禅答焉,及衰而息,仅逢盛世...

admin

宋真宗为啥非要跑去封禅呢?

封禅啊,简单说就是古代帝王在泰山或者别的山岳上祭拜天地的仪式。司马迁在《史记·封禅书》里写:“每世之隆,则封禅答焉,及衰而息。”意思就是只有太平盛世才搞这事儿,所以成了千年难遇的大礼,自然带点神秘劲儿。

从秦始皇到宋真宗,每次封禅啊,都是帝王、将相、底下的人各打各的小算盘,你退我让,最后才把这场大戏给演出来。封禅的每一个步骤,统治者都琢磨得明明白白,既要让天地神仙觉得有面子,又要让老百姓看看:瞧瞧,我治下的多太平!

那具体到宋真宗,他到底图啥呢?

第一个原因,估计就是他太想太平日子了。

出于什么目的-宋真宗要封禅的原因是什么 (离异男撩已婚女人到底出于什么目的)(图1)

宋朝这摊子事儿,是从五代十国那个乱糟糟的年代过来的。五代十国那会儿,中原政权跟走马灯似的换,谁拳头硬谁说了算,啥道德伦理都不要了,武力就是真理。宋朝的皇帝们天天拿五代的事儿当教训,生怕“内患”闹腾,所以宋太祖、宋太宗一上台,就忙着削平割据、平定叛乱,想先把自家江山稳住。这么一来,宋朝的军事策略就成了“守内虚外”——对内使劲防,对外先放放。

再说外面,宋朝面对的少数民族,跟汉唐时候比,已经大不一样了。辽、西夏这些部落,混了这么多年,社会发展水平上来了,政治、经济、军事实力都攒了不少,宋朝想轻易吞并他们,可没那么容易。特别是五代那会儿乱,辽国顺手就把幽云十六州给占了,等于中原的大门被打开了,辽、夏隔三差五就跑来抢人抢东西,北宋头疼得很。这么内忧外患的,宋朝开国那会儿还想“一统天下”呢,到后来几代皇帝,慢慢就变成“能过太平日子就成”的厌战心态了,到了宋真宗这儿,干脆就想“恭恭敬敬老天爷,安安稳稳过日子”,别折腾了。

宋真宗这人吧,心胸见识比他爹宋太宗、他伯宋太祖,还是差了点。宋太宗当年为了坐稳皇位,把弟弟赵廷美、侄子赵德昭、赵德芳都给弄没了。本来想立大儿子元佐当太子,结果元佐疯了,又立二儿子元僖,元僖没几天也突然死了,最后才轮到三儿子元侃,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。

到了至道三年(997年)三月,宋太宗当年在高梁河打仗中的箭伤复发了,没撑住就没了。这时候宫里又有人想拥立楚王元佐,不过没成事。宋真宗一上台,靠着宰相吕端帮忙,很快把这帮闹事的人给收拾了,总算把局势稳住了。

虽然朝廷内部稳住了,但边境上一直没消停。宋太祖那会儿,就一直跟辽国保持客气,派使者往来,边疆小打小闹有,但没大仗。宋太宗就不一样了,收了北汉就想顺手把辽国的燕京也拿下来,结果被揍得很惨。后来辽国打回来报复,宋朝也挺顽强,两边谁也奈何不了谁。打了几仗,双方都明白:现在谁也吃不掉谁,先歇歇,养精蓄锐再说。宋真宗刚上台那年的咸平元年(998年),辽国觉得宋朝政权刚稳,肯定好欺负,就开始新一轮进攻了。

出于什么目的-宋真宗要封禅的原因是什么 (离异男撩已婚女人到底出于什么目的)(图1)

咸平二年(999年)九月,辽圣宗下令打宋朝,萧太后亲自带队督战。宋军挺能扛,虽然辽军赢多输少,但死伤也重。到了咸平四年(1001年),萧太后和辽圣宗又带兵来打,这次辽军开头占上风,结果在羊山被宋军伏击,打输了,只能回去。咸平六年(1003年)四月,辽军又来了,宋军在望都(现在河北望都)迎战,被揍得挺惨,死伤不少。宋朝君臣赶紧商量,把北部边防重新调整了一遍。

到了景德元年(1004年)八月,宋朝又调整了中枢机构。九月,辽圣宗和萧太后亲自带兵打过来,宋朝上下都紧张起来,准备打仗。讨论来讨论去,真宗决定亲自上阵。十一月,真宗往北走,结果带兵的王超胆小如鼠,不敢移军来接驾。这时候王钦若这些人就劝真宗往南跑,去金陵(现在南京),真宗好几次都动摇了,多亏寇准死死拉着,才继续北上。打仗打得很惨,双方都死了不少人。辽军虽然声势大,但宋军因为真宗亲征,士气也上来了,总算把辽军的势头给压住了,两边开始“议和”。真宗这人本来就不擅长打仗,性格又软,立马就安排“议和”的事。十二月,双方签了《澶渊之盟》,宋朝每年给辽国20万匹绢、10万两银子,换个太平。

再说党项那边,首领李继迁从宋太宗那会儿就在边疆找茬,抢城池、抢粮草。至道三年(997年)正月,宋太宗要派兵打他,结果仗还没打,太宗就没了,这事儿就黄了。同年十二月,真宗和宰相们商量,干脆把银州、夏州那块地方让出去,默认李继迁割据,求个边境安宁。可李继迁根本不领情,照样来骚扰宋朝。咸平四年,真宗派兵去镇压,结果决策失误,宋军输了好几次。宋朝内部厌战情绪严重,宰相王旦都叹气:“啥时候才能过上太平日子啊,让我们能安安稳稳歇会儿!”李继迁跟宋朝打了这么多年仗,自己的人也死伤不少,农牧业都快搞垮了。到了景德元年(1004年)初,李继迁受了重伤死了,死前嘱咐儿子李德明要臣服宋朝。景德二年(1005年),李德明服软了,两边议和。景德三年(1006年)十月,宋朝封李德明为西平王、定难军节度使,给内地节度使的俸禄,还送了银万两、绢万匹、钱二万贯、茶二万斤。宋朝又用官职和财物,换来了边境的和平。

到这儿,宋朝君臣总算盼来了他们念叨好久的和平。

第二个原因,就是政治上的需要了。

出于什么目的-宋真宗要封禅的原因是什么 (离异男撩已婚女人到底出于什么目的)(图1)

虽然签了《澶渊之盟》,辽国暂时不打过来了,但之前的小骚扰和后来的大仗,给宋朝留下了不少麻烦。这些问题不光是物质上的,精神上也有。

辽军每年秋冬都要来抢一把,宋朝大部分精力都花在防备上了,好多内部矛盾没顾上处理。等和辽国议和了,这些积压的矛盾就慢慢冒出来了:

第一,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。

宋朝境内老是闹灾荒,老百姓吃不饱,内地都快乱套了。打辽国那会儿,田锡就跟真宗提过:“霸州、乾宁军死了好多人,莫州报告饿死16口,沧州一户全家饿死17口。陛下是老百姓的父母官,百姓饿死了,是陛下对不起百姓;宰相管着国家大事,恩惠却到不了百姓手里,是宰相对不起陛下。以前伊尹当宰相,觉得有一个老百姓没过上好日子都丢人。现在饿死这么多人,还要宰相干嘛?再不换贤臣,我担心乱子不光在边境,内地也要出问题。”为了给边境军队送粮食,“关西的老老少少,累得半死拉粮草”,老百姓早就被各种赋税徭役压得喘不过气了。

第二,党项那边又反了。

党项首领李继迁在990年接受了契丹封的“夏国王”,不搭理宋朝的招安。宋朝想逼他服软,就搞经济制裁,不让青盐卖到宋朝境内,也不给粮食党项人。但宋朝内部没准备好,结果这禁盐令搞砸了:外面党项人没盐吃,就成群结队来抢边境;里面关陇的老百姓没盐吃,边境也乱糟糟的。这么一来,反而帮李继迁壮大了声势。

第三,《澶渊之盟》签完,国内吵翻了天。

这次议和,朝廷上下、京城内外,不少人都有意见。王钦若就说这跟《春秋》里写的“城下之盟”一样(就是兵临城下被迫签的条约),这话也不是没道理。签了盟约后,宋辽成了兄弟之国,互相称南北朝,这对一直觉得自己是天下中心的中原王朝来说,简直是屈辱。宋朝还要给辽国赔钱,不光朝廷和百姓多掏钱,作为一个主权国家,这事儿太丢脸了,伤透了宋朝军民的心。

那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?真宗本来就怕打仗,一边派能干的大臣去守边境,一边从精神上想办法。王钦若就给他出主意:搞封禅大典!通过这场大戏,让外国使者看看宋朝多威风,也好洗洗君臣们心里的憋屈,重振一下民族精神。封禅的政治意义说白了就是“尊王攘夷”——证明自己是正统,中原最牛,还能趁机跟边境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者秀一秀宋朝的实力和文化。

出于什么目的-宋真宗要封禅的原因是什么 (离异男撩已婚女人到底出于什么目的)(图1)

宋真宗无奈之下这么选,也能理解。但他错就错在:“不想着从根本上强大自己来压制敌人,反倒学着别人搞这套,这招也太笨了。”

第三个原因,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。

宋太宗怎么上台的?“烛影斧声”一直是个谜;后来又冒出个“金匮之盟”,说宋太宗是合法继承皇位。再到宋真宗即位,宋朝初年的皇位继承,一直就没消停过。宋太宗为了坐稳皇位,把弟弟廷美、太祖的儿子都给收拾了。虽然他儿子们成了合法继承人,但太宗这人多疑,政治斗争又狠,太子换了好几次。宋真宗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斗来斗去才当上太子,又顺利继承了皇位。为了让大家觉得他当皇帝名正言顺,真宗就编造自己是“真命天子”的故事,这念头越来越强,最后就把他推向了封禅这条路。

皇位来得不容易,真宗看得比啥都重。他上台后,一边收拾了想改立太子的人,一边好好报答那些拥立他的人。吕端这些人自然是头功,一些帮过他的小人物也慢慢被他重用。李皇后、王继恩那派彻底垮了,寇准、吕端这派险胜,真宗身边的旧臣也起来了。王钦若这些人,以前在真宗继位时帮过忙,这时候也受重视,加上他们又会揣摩心思、会拍马屁,很快就成了真宗的红人。

后来,寇准在宋辽战争中立了大功,王钦若这些人因为劝真宗逃跑被寇准骂,双方结了仇。王钦若就想了个坏主意:用“孤注一掷”(把所有筹码都押上,指真宗亲征是冒险)和“城下之盟”的耻辱话来激怒真宗,把寇准挤走。王钦若一派得势后,就借着“天书”和“封禅”帮真宗恢复威严,从此搞了十多年的“天书造神”运动。

祥瑞又叫“符瑞”,就是老天爷显灵的好兆头。儒家觉得,这些现象出现,说明老天爷赞成皇帝做的事,夸奖皇帝的政策。差不多每个皇帝上台,都会冒出些祥瑞。那些儒生大臣,也把发现祥瑞当成政绩,动不动就报告皇帝。所以啊,弄虚作假的事儿多了,越是朝政烂,祥瑞越多。其中跟朝代兴亡、皇位继承有关的祥瑞,最重要。汉代最重要的祥瑞是《河图》《洛书》,被写在《符瑞志》最前面,因为上面写着上帝让谁当皇帝的话。宋真宗时期的“天书”,就差不多跟《河图》《洛书》一个意思。


上一篇: 北宋真宗时期-朝堂之上出现了以谁为首的五名奸臣 (北宋真宗时期,皇城失火) 下一篇:寇凖有多强-竟然能将宋真宗骗上战场 (寇zhun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