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揭秘-宋朝时期的大户人家是怎么挑选女婿的 (宋朝时的)

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宋朝的故事,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,在唐代,人们结婚最看重对方的家世,如果出身于名门世族,那就绝对是婚姻市场上的香饽饽,,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,可是到了宋...

admin

唐代人结婚啊,最看啥?家世!要是出身名门世族,那在婚介所(哦不,那时候叫婚姻市场)绝对是顶流,“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”,说的就是这个理儿。

可一到宋朝,这风向就变了180度,跟坐过山车似的。血统?出身?那都不叫事儿了,有才华才是硬道理!

得多读书,把书读透,才能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,让未来老丈人一看就满意。

那怎么证明自己有才华?科举呗!只要榜上有名,相亲对象那是大大的有,估计能从家门口排到汴梁城门口。

不过说到底啊,才华啥的不过是借口,老丈人真正看重的,还是你有没有前途。

揭秘-宋朝时期的大户人家是怎么挑选女婿的 (宋朝时的)(图1)

因为在宋代,“满朝朱紫贵,尽是读书人”,读书是往上爬的主要通道,没前途谁稀罕啊。

女婿靠抢,手慢无!

所以科举考试的佼佼者——进士,直接成了婚姻市场的硬通货,抢破头那种。

榜下择婿

王安石写过:“却忆金明池上路,红裙争看绿衣郎。”苏轼也调侃:“囊空不办行春马,眼眩行看择婿车。”这“绿衣郎”“择婿车”,听着就热闹,考中进士的走在街上,估计比现在的流量明星还受欢迎,姑娘们争着看,家长们估计都揣着小本本现场“抢人”。

当时还有个规矩,喜欢找那些见多识广、眼光毒辣的名公巨人帮忙挑对象,他们有“知人之明”,推荐的人错不了。

比如晏殊挑女婿,就不自己瞎琢磨,跑去问范仲淹。范仲淹直接给他推荐了富弼和张方平,说这俩“皆有文行,他日毕可至公辅,并可婿也”,尤其夸富弼“器业尤远大”。晏殊一听,好嘞,就选富弼了!这操作,跟现在找内行推荐靠谱对象差不多,省事儿。

所以啊,在宋朝,考上进士那真是鲤鱼跃龙门,人生直接开挂。哪怕是蔡京那种权倾朝野的大佬,也得绞尽脑汁想把进士招进门当女婿。没办法,那时候的进士,就是这么香!

揭秘-宋朝时期的大户人家是怎么挑选女婿的 (宋朝时的)(图1)

这也从侧面看出来了,古代科举制确实挺先进。反观同时期的欧洲,还在那儿死磕家族血脉,阶层流动基本等于零,难怪能在黑暗里泡上千年,动都动不了。


上一篇: 除了能喝酒吃肉外还能娶妻生子-宋朝时期当和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(除了能喝酒吃还能干嘛) 下一篇:为何却没能掌握宋朝的实权呢-刘娥听政多年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