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宋朝对退休官员是什么待遇-古代对官员退休有没有特别的规定 (宋朝对退休官员的称呼)

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规定退休年龄的国家之一,早在,礼记,中就明确提到,大夫七十而致事,,70岁也就是古代官员的退休年龄,当然,这个并不是强制的,只不过是一种约定俗成,直到明朝朱元璋时期,退休年龄才改为60...

admin

要说退休这事儿,咱们中国可真是个老祖宗了,最早能追溯到《礼记》里。里面明确写着“大夫七十而致事”,意思就是古代官员到七十岁就该退休了。当然啦,这也不是硬性规定,大家就这么默认着。

直到明朝朱元璋当皇帝,退休年龄才改成六十岁,规定“文武官员六十以上者,皆听致仕”。结果朱棣一继位,又给改回七十了。按古人的平均寿命算,“人活七十古来稀”,能活到退休的其实没几个,多数都在任上病逝了。

宋朝对退休官员是什么待遇-古代对官员退休有没有特别的规定 (宋朝对退休官员的称呼)(图1)

“退休”这个词,其实到了唐代才正式出现。不过唐代之前,官员告老还乡的事儿也有,就是没叫这名字。

周朝开始,官员就一直得熬到七十岁才能退休。除了清朝是六十岁,其他朝代基本都按这个来。到了七十,就把手头的事交给能干的,家里的事交给子孙,自己安心养老。

唐朝也延续着这个制度,不过要是官员身体不好,退休年龄可以放宽。

宋代那会儿,退休制度算是定型了。北宋官员多,朝廷就搞了套完整的条例。比如《宋史》里记载,司马池说:“文武官年七十以上不自请致仕者,许御史台纠核以闻。”意思就是,到七十岁不主动退休,御史台能弹劾你。

不过也有例外。个别武官能干到八十,少数元老勋贤还能留任,甚至退休后朝廷需要还能回来,叫“落致仕”。要是身体不行,不到七十也能提前退。

为了让大家按时退休,也为了酬劳功绩,宋太宗中期开始,退休官员能领各种优待。主要就是俸禄、升官阶、荫补,还有朝廷的恩例啥的。

宋朝对退休官员是什么待遇-古代对官员退休有没有特别的规定 (宋朝对退休官员的称呼)(图1)

宋朝官员只要没犯罪,正常退休,不光能拿优厚俸禄,还能升官阶。中高级退休时还能享“荫补”和“恩例”,这对退休制度正规化挺重要。要是当官时犯过错,就不给俸禄也不给恩荫,能抑制腐败,提升官员素质。

明朝就比较有意思了,三品以上退休按原职拿待遇,四品以下如果干了三年没大过,还能升一级致仕,后来业绩好的能升两级。退休金这块儿,明初倒是给过原俸,但很快取消了。不过也不是不管,要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,官府每月给两米粮,管到老。

清朝倒是把退休年龄提前到六十岁了,但得等上面批文件,批不下来,你可能干到咽气也退不了。而且啊,古代官员的身子骨,在皇帝眼里可都是国家的,就算生病了,皇帝不点头,你也别想走。就说元代的郭守敬,七十岁想辞官,一直没被允许,硬是干到八十六岁还在岗位上。 宋朝对退休官员是什么待遇-古代对官员退休有没有特别的规定 (宋朝对退休官员的称呼)(图1)

古代官员退休后的保障,那可真是不咋地。也就高级官员或者皇帝特批的,能领点俸禄,还只是部分。唐朝规定五品以上退休拿一半原俸,五品以下的就自求多福了。杜甫从工部员外郎退休后,没退休金,过得那叫一个惨,最后还是靠朋友帮忙,在东屯公田给人当督耕才混口饭吃。

宋朝倒是考虑到了基层,九品以上退休也能拿一半俸禄。但明朝又给取消了,退休官员基本没工资收入,就免除点徭役。所以啊,多数官员退休前都会提前置办田产,靠地租过日子,生活水平一般不比地方地主差。

不过要说保障到位,还得是元朝,退休后能给原俸禄,这做法挺人性化,现在也沿用着。


上一篇: 宋朝男人很怕妻子-历史上真是这样吗 (宋朝男人很怕老婆吗) 下一篇:宋朝民间的风气为何这么好-敢向宰相扔书本表达抗议 (宋朝民间的风俗有哪些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