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朝经济繁荣-为什么拥有的百万大军那么不堪一击 (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)
你真的了解宋朝吗?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,宋朝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,经济上的高度繁荣让人感慨,而都城汴京更被誉为小市民的天堂,即便是在唐朝如此开放的朝代,都没有大规模地开放夜市,在...
你真的了解宋朝吗?这朝代现在一说起来,不少人可能第一反应是“弱”,但你要真细看,会发现它其实挺矛盾的——经济上那叫一个繁荣,都城汴京简直就是小市民的天堂,唐朝那么开放,都没搞过大规模夜市,宋朝的夜生活搞得风生水起,好像在跟全世界喊:“看,我们国力强着呢!”
但换个角度看,宋朝又让人有点大跌眼镜。自打宋太祖亲征伐辽吃了败仗,好像就陷进“议和怪圈”出不来了,宁愿割地赔款,也不太想着怎么把尊严挣回来。一边是经济繁荣的东方强国,另一边是辽、金眼里待宰的羔羊,号称百万大军,怎么就那么不经打呢?

先说说这“盛世”是怎么落幕的吧。公元907年,唐朝没了,朱温建了后梁,一代帝国就这么收场了。从汉朝起,没长城护着的辽东就成了乌桓、鲜卑的地盘,汉人本来就少,后来五胡乱华,北方游牧和汉人混居,那地方就更乱了。唐朝前期国力强,东突厥都乖乖归顺,唐朝把内附的胡人安置在长城以北,让他们和汉人融合。但这招有个毛病:国家强盛时没事,一动荡,对那片地方就管不住了,汉人慢慢就被“胡化”了。安史之乱时,唐朝为了平叛,把北庭、陇右的驻军都调走了,河北四镇没人管,幽州就这么半独立了,只能在契丹、河东、中原几个势力之间找平衡,保命要紧。
公元936年,节度使石敬瑭自立为王,建了后晋,为了当皇帝,找契丹借兵,代价是燕云十六州。很多人觉得石敬瑭就一句话把地送了,其实也高估他了——后唐时燕云地区为了自保就找契丹帮忙,结果后唐还没来得及控制,就被石敬瑭推翻了,当时幽州其实已经在契丹手里,石敬瑭就是转手把“合法”手续办了,拿地换帝位,反正他根本管不了那地方。

燕云十六州,说白了就是中原的“北大门”,兵家必争之地。石敬瑭割地11年后,契丹军队穿过华北平原,两天就冲到黄河边。11年前耶律德光帮石敬瑭打开封,就因为幽州虽在契丹手里,其他十五州还在后唐名下,想夺中原,这片缓冲地带太费劲了。所以宋朝建立后,燕云十六州就成了心头的刺,想拔拔不掉。公元969年,赵匡胤御驾亲征打北汉,另一个目的就是收燕云。结果三次北伐全败了,这地始终没拿回来。赵匡胤心里清楚,要是有了燕云,北方政权就得退到燕山以北,能隔出条安全带。秦汉以来都修长城防北边,隋唐偏不修,结果燕云十六州一割,长城也跟着没了,成了挡自己脚的大石头,北宋收不回失地,这算一个硬伤。
更麻烦的是,燕云十六州还是重要产马地。西汉汉武帝能北击匈奴,深入八百里,靠的就是几十万骑兵。古代战场上,骑兵就是“王者”,步兵根本没法比。自打燕云丢了,中原就没马可用了。宋朝地盘不小,但养战马得满足几个条件:得有大草原让马吃草撒欢,得养公马才能练出体力好的战马,还得天气冷点,马长得才壮实。当时宋朝有两个地方适合养马——河套凉州和蓟北之野,可早被少数民族占了。没骑兵,宋军怎么跟人家的骑兵兵团打?唐朝时长安关中平原本是沃土,但百万人口的长安一建起来,周围植被全被破坏了,宋朝这困境就来了:这么大个地盘,愣是找不到一个能养马的地方。南宋时,西凉又断了买马的路,宋朝连好马都弄不着,战事能不雪上加霜吗?

所以宋朝战斗力差,除了“冗官冗兵”导致的积贫积弱,燕云十六州丢的后患才是大头。南宋时岳飞在朱仙镇都快把金兀术包饺子了,结果宋徽宗连发十二道金牌把他叫回来。除了秦桧使坏、皇帝怕他功高震主,还有一个关键原因:皇帝心里没底啊——岳家军全是步兵,对面金兀术可是十万骑兵,真打起来,步兵追不上骑兵,骑兵一波冲过来,步兵再多也扛不住。燕云十六州一丢,中原没了“北大门”,北方游牧能长驱直入,产马地也没了,富得流油的宋朝,连匹好马都难求,空有百万大军,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
宋朝这事儿吧,确实挺复杂的。我们总说它“积贫积弱”,但细想背后,燕云失地、无马可用、战略漏洞,这些硬伤摆在那,想强也强不起来。历史这东西,真不能只看表面风光,得扒开看看里头的难处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