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允文只是一介书生-他是怎么为宋朝续命百年的 (虞允文只是一个人吗)
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虞允文的文章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,如果不是波谲云诡的历史,虞允文可能终其一生只是个文官,然而因为在采石之战中的临危挺身,他迅速完成了从一介文臣到一名统帅的跨行,而且在短时间...
说起虞允文,可能很多人只知道他是宋朝的文官,要不是采石之战,他可能一辈子都在衙门里写写公文。可偏偏历史就是这么爱开玩笑,一场硬仗让他从一个书生变成了救国统帅,还打出了神话般的以少胜多,硬是给南宋续了一百年的命。
要不是这乱糟糟的历史,虞允文估计到老都是个文官。可采石这一仗,愣是把他从书堆里拽了出来,让他临危受命,带着一群散兵游勇,硬是把金兵挡在了长江外,这一仗打完,南宋的国祚都稳了。
群龙无首,书生挺身而出
1161年,金国皇帝完颜亮带着几十万大军杀过来了,那时候宋高宗已经偏安了20年,岳飞早死了,军队松散得像一盘散沙,金兵没费多少劲就占了扬州、和州,都快到长江边了。
负责防线的王权一败涂地,跑了,朝廷赶紧换李显忠上去。这时候虞允文被派到采石,本来是去犒劳军队、监督交接的,结果一到那儿,傻眼了——北岸金兵黑压压一片,南岸王权走了,李显忠没来,军队就一万多人,个个没精打采,有的甚至卸了甲坐在路边,这仗还怎么打?
这都火烧眉毛了,等李显忠来黄花菜都凉了。虞允文本来就是个文官,没上过战场,这时候他完全可以找个借口溜走,可他没。他站出来,把将士们召集起来,吼道:“朝廷养了你们三十年,关键时刻连一战都不肯打吗?”又指着身边的金银官印说:“赏赐都在这儿,谁立功谁拿!”士兵们被说动了,喊着“有将军在,我们不怕死!”有人劝他:“您只是来犒劳的,不是来指挥的,万一出了事您担得起吗?”虞允文直接怼回去:“国家都到这份上了,我还能躲哪儿去?”说完赶紧整顿部队,沿江布防。
以少对多,宋金这场仗怎么打?
虞允文自封统帅,军心倒是稳了,可金兵那边,完颜亮在江边搭了高台,杀马祭天,还悬赏说谁先过江赏黄金一两。他这么有底气,是因为金兵有四十万,骑兵是宋军的两倍,宋军才一万八千人。这兵力差也太多了,宋军怎么打?
虞允文琢磨过,金兵人多,但不会水战;宋军水师还行。他让陆军骑兵先别动,等金兵上岸再打。战船分成三队:两艘在江边巡逻,一艘在江心埋伏,另外两艘藏小港里应急。刚布置好,金兵就来了,完颜亮亲自摇旗,几百艘小船冲过来。眨眼间,七十多艘金船就到南岸了。虞允文直接冲进阵里,对个将领说:“你不是以胆大出名吗?你身后可都是你的兄弟姐妹、老婆孩子啊!”那将领一听,抡起双刀就冲出去了,宋军跟着士气大振,跟金兵死磕。
江心的宋军用海鳅船撞金兵的船,撞沉了不少,金兵死伤过半。跑回去的士兵,被完颜亮以“不敢出战”的名义全杀了。
料事如神,凡事先人一步
虽然赢了,虞允文一点没松劲,赶紧派人送捷报给朝廷,犒赏三军,但也说:“金兵今天输了,明天肯定要报仇。”半夜,他派船逆流而上,又封锁了金兵的杨林渡口。第二天金兵果然来了,宋军早有准备,水陆夹击,烧了金兵三百艘船。连败两场,完颜亮气得烧了自己的龙凤车,杀了谋士和造船的人,转头去了扬州。
这时候李显忠总算到采石了。虞允文猜金兵下一步肯定要打京口,就跟李显忠借了一万六千人和一百艘船,跑去京口设防。京口这时候宋军有二十万,虞允文怕朝廷调走主力,赶紧上奏说别动。战船不够,他让有风用小船,没风用大船,还让人找铁料把修马船改成战舰,又借了些船。他又派人守住滁河入口,让其他将领守下蜀当后援。等完颜亮到的时候,宋军的海船在江里跑得飞快,金兵刚吃了败仗,一看这阵仗都怕了。完颜亮还嘴硬:“不就是些纸船嘛。”结果宋军严阵以待,金兵根本过不去。完颜亮急了,下令三天内必须渡江,不然杀光将领,金兵们一看,前进是死,后退也是死,干脆哗变,把他杀了。
采石一战,宋祚转危为安
完颜亮一死,金兵后退三十里,派人求和。虞允文把情况上报,高宗召见他,夸他是“朕的裴度”,让他去两淮主持对金作战。面对金兵的猛攻,虞允文带着残兵硬抗,硬是把死棋下活了,给南宋争来了喘息的机会,续了一百年的命。当时的人都说他“一战而定国”。战后他名声大噪,开始出将入相。后来有个叫刘锜的将军见到他,惭愧地说:“朝廷养兵三十年,我们这些武将屁用没有,今天立大功的居然是个读书人,我们真该羞愧死。”
宋史里说:“当年赤壁一胜,三国局势定了;淝水一胜,南北对峙稳了。虞允文的采石之功,让南宋转危为安,全靠这一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