玛丽·安托瓦内特的一生-玛丽·安托瓦内特-法国王后 (玛丽·安托瓦奈特)
玛丽·安东尼特,MarieAntoinette,1755年,1793年,,法国王后,生于维也纳,是玛丽亚·特里萨,MarieTheresa,1717,1780,与弗朗茨一世之女,利奥波德二世之妹,玛丽...
玛丽·安东尼特,1755年出生在维也纳,是奥地利女皇玛丽亚·特里萨的第15个孩子,也是最小的女儿。她妈玛丽亚·特里萨可是个狠角色,生了16个孩子,她排老幺,上面还有一堆哥哥姐姐,后来都成了欧洲各国的皇室成员。
她全名玛丽亚·安东尼特·约瑟芬·约翰娜,名字长一串,每个都有讲究,纪念圣母啊、圣安东尼啊,还有她哥哥约瑟夫大公什么的。刚出生时,大臣说她是个“小小的但完全健康的皇女”,听着挺普通,但谁也没想到这孩子后来命运那么坎坷。
小时候她跟两个姐姐一起长大,一个比她大两岁,一个大一岁,其他几个哥哥已经在哈布斯堡帝国里当大官了。后来总有人说她小时候见过莫扎特,那时候莫扎特还是个小孩,给皇家表演完,女皇问他想要啥奖励,他说想跟女皇最小女儿牵手——也不知道是真是假,听着像编的,但挺有意思的。
她姐姐们一个接一个地嫁了,嫁到荷兰、帕尔马、那不勒斯,都是皇族家。轮到她的时候,奥地利和法国刚签了和平条约,想结束打了快一百年的仗。法国那边,路易十五的孙子路易-奥古斯特要娶个奥地利公主,她姐姐刚得天花死了,就轮到她了。
说实话,她小时候没正经学过多少东西,法语都不太会说,只爱讲德语,艺术阅读啥的也不太懂,性格还有点反复无常。后来她姐姐约翰娜死了,她就成了她妈政治游戏里的新棋子。她妈问她去法国会不会幸福,预言家说“有十字架保证”——听着就有点不吉利对吧?1770年她14岁,离开维也纳的时候,她妈哭着说“要对法国人好,让他们觉得我送了个天使过去”。
嫁过去之后,她成了法国王太子妃,后来王登基,她成了王后。她挺有主见的,不太守法国的规矩,法国人老说她奢靡、任性,其实她很多时候就是想护着奥地利的利益,反对那些革命的人。后来大革命爆发了,她想跟国王一起跑回奥地利,结果半路被抓了回来。国王被砍头后,她也上了断头台。
想想她才十几岁就嫁到法国,用自己一辈子换两国和平,其实挺可怜的。虽然她是皇后,有权有钱,但好像一直不快乐。从当公主那天起,大概就注定了跟普通女孩不一样,跟什么女权不女权的没关系,就是命吧。
她这人太天真了,不懂人情世故,任性起来也娇滴滴的,结果两边都得罪了——贵族嫌她不懂规矩,老百姓又觉得她奢靡。一个那么年轻的女孩,怎么扛得住一个国家的皇后责任啊?
她跟路易十六的婚姻也挺悲剧的,国王内向害羞,两人好像没什么夫妻生活,她后来支持国王,大概也是因为天真吧,没那么多弯弯绕绕。说到情人,电影里那个角色确实挺帅的,斜倚在廊柱上,少女看了大概都会心动。她后来沉迷酒色赌博,其实也挺能理解的,生活那么无聊,又没人真心疼她。普通人这样可能不算啥,但皇后不行啊,偏偏她活在那么个年代,成了革命的牺牲品。
挺喜欢这部电影的,历史细节挺真实,剧情也有想象空间,镜头拍得也美,凡尔赛的宫殿啊,湖面的光啊,看着就让人感慨。记得有个镜头,她和几个人坐在凡尔赛宫前看湖,最后还是她一个人望着那里,不知道在想啥。后悔过去的奢华?还是别的?看她脸上好像没什么特别,就是有点出神。
那句“I'm saying goodbye.”听着就让人鼻子发酸,好像这个女孩终于长大了,可代价也太大了。她上断头台的时候不小心踩了刽子手的脚,说了句“对不起,我不是故意的”。现在法国人好像都原谅她了。
再见,是向过去的我,是向没有明天的我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