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国奥尔良王朝简介-奥尔良王朝与波旁王朝有什么区别 (法国奥尔良王朝后裔)
奥尔良王朝发展历程是怎样的?奥尔良王朝与波旁王朝的区别是什么?趣历史这就为你介绍,奥尔良王朝简介奥尔良王朝,1830年至1848年统治法国的君主立宪制王朝,因国王路易·菲利普出自奥尔良家族而得名,又称...
奥尔良王朝?就是1830到1848年那个七月王朝吧。它跟波旁王朝有啥不一样?今天随便聊聊。
奥尔良王朝,1830到1848年统治法国的君主立宪王朝,国王是路易·菲利普,他来自奥尔良家族,所以叫这个,也叫七月王朝。开头是1830年七月革命,结束是1848年二月革命,之后被第二共和国取代。

1830年,资产阶级对被剥夺选举权特别不满,就发动了七月革命,法国国王查理十世退位了。查理十世指定香波堡伯爵亨利当继承人,但亨利没继位。奥尔良公爵路易·菲利普靠着资产阶级的支持登上了王位,这就是奥尔良王朝。
那这个王朝是靠谁撑起来的呢?看看当时的权力机构就知道了。
当时能投票的人得交够税,工人、农民、小手工业者都没份儿。土地税比营业税重,所以土地所有者更容易拿到投票资格。80%的选民是土地主,15%是做买卖的资产者。
议员和选民比例不太一样。1840年议会里,土地主占30%,当官的占40%,剩下30%是搞工商业、金融的资产者和自由职业者。
贵族院这回也对大资产阶级开门了。1831年的法律规定,国王能挑大臣、当过六年众议员的议员、将军、大官儿、还有大资产者(土地主、工厂主、商人)进贵族院。不过复辟王朝时期,大资产者可进不来。但实际呢?贵族院里当官儿的特别多,1848年统计,311人里有220个是高级行政官吏,没贵族身份的有56个,真正做买卖的资产者才10个左右。
内阁首相基本也都是大资产阶级出身。有偏向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贵族,比如布洛伊公爵、莫莱伯爵;有给拿破仑干过活的元帅,像苏尔特、瑞拉尔;还有金融和工商业的大佬,比如拉菲特、佩里叶;以及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梯也尔、基佐。这么一看,金融大资产阶级就是这王朝的顶梁柱啊,它其实就是法国资产阶级里一个阶层的王朝。
那为啥它后来又没了呢?经济问题往往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1845年以后,法国农业、工业、财政都不太景气,1845到1846年农业连续收成不好,闹起了全国大饥荒。
1847年从英国开始的经济危机,很快也传到了法国。农业危机越来越深,农民收入减少,买工业品的能力也跟着降,工商业危机就跟着来了,生产一下子掉了很多。
与此同时,财政问题也越来越严重,破产的银行多到数不清,光巴黎一地,1845年就倒了691家,1846年8月到年底又倒了1139家。国家财政赤字占了预算总额的25%,就是24.7亿法郎,到1848年初,短期债务都到63亿了。财政危机让基佐政府威信扫地,官场腐败也越来越厉害。
到19世纪40年代末,法国农业、工商业、财政、政治危机全凑一块儿了,不光多了很多失业和饿肚子的人,中小资产阶级也日子不好过,连大资产阶级都急得不行,这就把七月王朝的根基给动摇了,革命来得更快。
加上菲利浦当政比较保守,没什么拿破仑支持者看重的军事荣耀,外交上也老搞砸,这让大家都不满,引发了二月革命。路易·菲利浦在1848年2月24日觉得撑不住了,赶紧宣布退位,想立他9岁的孙子巴黎伯爵当国王,让儿媳妇当摄政王,自己和王后坐着马车慌忙逃出巴黎,后来流亡英国。
起义的人占了杜伊勒里宫,把国王的铜像扔到窗外,把宝座搬到巴士底广场的烈士纪念柱前烧了。下午4点,群众跑到波旁宫,冲进议会厅,上台喊“打倒议会”“共和国万岁”,还宣布:“不要国王,也不要摄政王。共和国万岁!”把立法议会给赶跑了,七月王朝就这么被推翻了,二月革命赢了。
之后,法国就进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时期。
奥尔良王朝和复辟的波旁王朝,都是君主立宪,还一家子(奥尔良公爵的祖上是路易十三的儿子),但不一样的是,波旁复辟王朝的国王权力大很多,能随便解散议会、任免大臣、颁布敕令,而路易·菲力普可不敢明着跟议会对着干,政治体制就成了二元制,国王和议会俩权力中心。
要是把两个宪章放字面上比,发现对国王权力的规定差不了多少。1830年的宪章把1814年宪章的序言删了,原来序言说得太想跟旧制度扯上关系,还让人觉得宪章是国王施舍给老百姓的。关于国王权限,新宪章基本没改,就是多了一条:颁布敕令不能废法律,也不能停法律的执行。
但实际操作上,两个王朝的国王差得远了。议会管路易·菲力普叫“法国人的国王”,不是“法国的国王”,还用“公民”代替“臣民”。8月9日,国王宣誓要遵守宪章,按法律来统治,正式承认君主立宪。用权方面,路易·菲力普也知道,内阁要是没议会支持了,就得下台,他可不敢跟议会硬刚,但也非啥也不干,有时候内阁还没丢议会信任,就被他给换了。国王权力比复辟王朝时小了不少。
贵族院变化挺大。七月王朝时,贵族院被洗了一遍,不效忠新制度的都被赶走了。1831年12月的法律还废了贵族院成员的世袭制。贵族院的立法地位也提高了,能跟国王、众议院一起搞立法创制。
众议院主要变在选举上。1831年4月的选举法,选民范围扩大了一丢丢,但有限。选举人的纳税额从300法郎降到200法郎,被选举人从1000降到500。选民人数从9.5万涨到16.3万。这样,城市中等资产阶级也能掺和国事了。另外,众议院还能选议长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