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元昊建立西夏之后-与宋朝的关系如何 (李元昊史称什么)
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西夏的文章,欢迎阅读哦~李元昊,西夏的开国皇帝,于公元1038年正式称帝,建立西夏,建国之后,西夏与宋朝的关系正式破灭,在这之前双方其实一直都是臣属关系李元昊的祖父李...
李元昊,西夏开国皇帝,1038年正式称帝,建国后跟宋朝的关系就彻底掰了。在这之前,他其实一直给宋朝当臣子,他爷爷李继光靠着辽朝帮忙,控制了河西大部分地方,用来牵制宋朝。那时候他爷爷和爹,对辽、宋两边都挺会来事儿,维持着表面上的臣属关系,两边不得罪。
但李元昊不这么想,尤其对他爷爷那套和宋政策,他觉得有河西这样的地盘,是英雄该待的地方,该称王称霸,凭什么给人磕头啊。
所以他一继位就宣布改姓、立号,为称帝做准备。折腾了六年,西夏帝国差不多成型,西北地区也算局部统一了。
建国后,李元昊军事外交一起上,一面派兵打宋朝的鄜延路,一面又派使者去宋朝,想让宋朝承认既成事实。本来是臣服的地方,突然搞这一出,宋朝为了面子,肯定不认。但当时君臣都还抱着天朝大国的老观念,觉得李元昊就是个跳梁小丑,派兵就能灭了他。
所以兴兵问罪成了文武大臣的一致意见,只有知集贤院吴育建议学太祖当年对江南藩国的政策,“稍易其名,顺时而抚”,结果被宰相张士逊笑话脑子有病。
这时候西夏外交没捞到好处,也准备武力解决。宝元三年正月,李元昊直接带大军打下延州外围重镇,直逼延州。延州首领范雍赶紧叫刘平、石元孙来救。俩人带两万援军走到三川口,李元昊早埋伏好了,打了一仗,宋军输了,石元孙还被抓了。
这一败朝野都震惊了,自雍熙北伐后就没这么惨过,所以对李元昊和西夏的态度也认真起来。第二年宋朝组织鄜延和泾原两路军打西夏,结果还没动手,李元昊又去打渭州。宋军忙着应对,李元昊假装败退,把宋军诱到好水川,又输了一次,宋军战死差不多一万人。
输了之后,宋朝主战派没声音了,开始守势。庆历二年九月,李元昊试探议和没回复,又打镇戎军,泾原路副总管葛怀敏迎敌。李元昊老办法,把宋军引到定川砦,定川砦这一仗,又输了。
三川口、好水川、定川砦,三战皆败,越打越没底气,当初一举荡平西夏的豪气早没了。军事占不了便宜,只能议和,西夏也乐意。但宋朝一开战就禁了通商,西夏缺粮食布匹,打不起仗。李元昊也知道,西夏全面赢不了宋朝,和平对双方都有利。
关键是辽朝在那儿,两边都想赶紧结束战争。宋夏打仗时,李元昊联辽抗宋,但辽宋早签了澶渊之盟,再打不现实。辽朝就趁机派使者骂宋朝,说辽夏是舅甥国,得保护西夏,还说宋朝修长城、添边军,破坏盟约,让还后周世宗拿的瓦桥关以南十县。宋朝不割地,但怕辽国趁火打劫,最后在澶渊之盟基础上,加给辽十万两银、十万匹绢,一半抵租赋,一半答谢辽约束西夏。
辽国不费一兵一卒得了好处,卖了西夏,想在宋夏间调停,提升自己地位。李元昊气坏了,庆历三年又因为边境部落和辽朝打起来,俩人掰了。
为了防宋辽联合,赶紧派使者给宋朝送称臣誓表,达成协议:李元昊以西夏国主名义向宋称臣,自己设官署;宋朝每年给银、绢、茶;两国重开榷场,恢复互市。结果辽兴宗带兵打西夏,李元昊打赢了但见好就收,宋辽夏三足鼎立就这么形成了。
这三场战败后,宋军对西夏的态度慢慢变了,最后相处方式,还真应了吴育当初说的“稍易其名,顺时而抚”。兜兜转转,军事打不过,北宋最后也只能选了最初的政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