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简介-法兰西思想之王-他为何被誉为 (法国思想家伏尔泰)
伏尔泰简介,伏尔泰的思想主张是什么?伏尔泰有什么影响?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,伏尔泰简介伏尔泰,法文,Voltaire,生于公历纪元1694年11月21日—逝于公历纪元17...
伏尔泰,本名弗朗索瓦-马利·阿鲁埃,1694年出生在巴黎,1778年去世,活了83岁。他的笔名“伏尔泰”用得比本名还响亮,法国启蒙思想家、文学家、哲学家,妥妥的十八世纪顶流。

他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扛把子,被叫过“法兰西思想之王”“欧洲的良心”,还主张开明君主制,老念叨自由和平等。
代表作嘛,《哲学通信》《路易十四时代》《老实人》这些,都是他的招牌。
伏尔泰的经历也挺有故事。
一、家庭背景
他家境还不错,巴黎中产,父亲是法律公证人,母亲来自贵族家庭。小时候在耶稣会、路易大帝高中念书,毕业后父亲想让他当法官,他偏不,一心想当诗人,说“要为真理干一仗”。
结果他上课摸鱼,净写讽刺即景诗,专拿社会丑事开涮。他还说:“笑,能搞定一切,最狠的武器。”
二、成长经历
高中就会拉丁语、希腊语,后来还懂意大利语、西班牙语、英语,语言天赋拉满。1711到1713年读法律,还给法国驻荷兰大使当过秘书,结果跟人私奔被老爸发现,只能灰溜溜回国。1715年,写诗讽刺摄政王奥尔良公爵,直接被流放到苏里。
三、创作经历
1717年,他写讽刺诗影射宫廷淫乱,被扔进巴士底狱关了11个月。在牢里,他写了第一部悲剧《俄狄浦斯王》,讲路易十五的摄政王,还第一次用“伏尔泰”当笔名,这名字来自他家南部一座城堡的名字。
1718年秋,《俄狄浦斯王》在巴黎上演火了,伏尔泰拿下“法兰西最优秀诗人”的称号。
1726年,他又被贵族德·罗昂侮辱诬告,再次进巴士底狱,关了一年。出来后被赶出法国,流亡英国。
1726到1728年在英国,他可没闲着,仔细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,研究了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物理学,慢慢形成了反封建专制的政治主张和自然神论哲学观点。《哲学通信》就是他在英国的观感总结,也是他第一部哲学政治专著。
1729年,法国国王路易十五默许他回国。后来他陆陆续续写了悲剧《布鲁特》《扎伊尔》,历史著作《查理十二史》这些。

1734年,他正式发表《哲学通信》,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,骂法国专制政体。书一出就被查禁,巴黎法院还要抓他,他跑到情妇夏特莱侯爵夫人在西雷村的庄园躲了15年。
这段时间他当过宫廷史官,1743年成了英国皇家学会会员,1746年当上法兰西学院院士。隐居生活让他能专心创作,写了史诗、悲剧、历史、哲学著作,比如《形而上学》《牛顿哲学原理》《凯撒之死》《查第格》,名声越来越大。
1749年,夏特莱侯爵夫人难产去世,伏尔泰短暂回巴黎。1750年,他应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邀请去柏林,当宫廷文学侍从。
1753年,他和腓特烈大帝赏识的科学家莫佩尔蒂吵架,伏尔泰写文章讽刺莫佩尔蒂的荒谬论文,结果国王站莫佩尔蒂那边,两人关系破裂,伏尔泰离开普鲁士。在柏林期间,他最重要的书是《路易十四的世纪》。
离开普鲁士后,他在法国和瑞士边境的凡尔纳买了房定居,全身心扑在启蒙运动上。他用化名写了很多小册子,抨击天主教会、新教的宗教迫害,还有政府草菅人命;他还支持年轻启蒙思想家,特别是百科全书派,给他们写条目,《哲学辞典》就是他给《百科全书》写的哲学条目汇编。
除了继续写戏,他还完成了《彼得大帝治下的俄罗斯》《议会史》这些历史书,还有《老实人》《天真汉》这样的哲理小说。伏尔泰这么折腾,推动了启蒙运动发展,大家尊称他“凡尔纳教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