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舞蹈音乐方面最优秀的是什么作品-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简介 (他 舞蹈)
拉威尔生平简介,拉威尔代表作品有哪些?拉威尔是什么乐派?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,拉威尔生平简介莫里斯·拉威尔,MauriceRavel,1875年3月7日—1937年,,出...
莫里斯·拉威尔(Maurice Ravel),1875年3月7日出生在比利牛斯西布恩小镇,1937年去世,法国著名作曲家,印象派里最牛的几个之一。
这家伙写曲子挺有意思,既想自由表达想法,又离不开古典形式和那些艺术规则,跟传统的关系一直挺牢靠。

拉威尔的作品不少,歌剧《达芙妮与克罗埃》、芭蕾舞剧《鹅妈妈》、小提琴曲《茨冈》、管弦乐曲《波莱罗舞曲》都是他的。他还把穆索尔斯基的《图画展览会》改编成管弦乐,让这曲子火遍全球。
先聊聊《波莱罗舞曲》。
《波莱罗舞曲》(Bolero),也有人叫《波露曲》《波丽露》,是拉威尔1928年写的。
这曲子是他最后一部舞曲作品,舞蹈音乐里顶尖的,20世纪法国交响乐的杰作没跑。
当时是著名舞蹈家伊达·鲁宾斯坦找他写的,基础是民间舞蹈风格的旋律。“波莱罗”本来是西班牙舞曲名,通常四三拍,速度快,用响板打节奏。但拉威尔写的这首,其实是借了名字,内容自由得很,是他少有的专为乐队写的作品。
再说说《鹅妈妈》组曲。
这本来是四手联弹的钢琴组曲,纯纯的儿童组曲——题材取自儿童童话,为儿童创作,给儿童演奏。
内容来自法国作家贝洛、奥努瓦夫人和博蒙夫人的童话。1909年拉威尔写给他朋友哥台勃斯基的两个孩子,还献给了他们。1910年初演时,弹琴的是六岁的韦尔热尔和十岁的拉米,都是小孩。
拉威尔自己说:“写这组曲是想唤起童年的诗意,所以手法必须单纯,表面的效果都得扔掉。”可见他是真拿孩子的心态在写。
1911年他改编成管弦乐组曲,加了两个乐章,调整了顺序,用间奏曲串起来,成了舞剧音乐。舞剧也是根据鹅妈妈故事编的,1912年首演,专门设了个小舞台,演弗罗丽娜公主做梦的童话,特别小巧可爱。两个扎黄头巾的黑孩子管换景,故事像睡美人,公主在花园跳舞时跌倒在纺车上,中了睡魔,群臣跳帕凡舞,后面还有美人与野兽、小拇指撒面包屑(结果被鸟吃了)、中国皇宫里的宝塔皇后和青蛇……最后王子吻醒公主。英美演出时常常删掉新增的乐章,按原组曲五乐章来演,讲小女孩梦里的奇遇。

《丑角的晨歌》是1905年写的,本来在钢琴组曲《镜子》里,1918年改编成管弦乐。“晨歌”是一种诗体,讲热恋的青年黎明时和情人告别的感觉。还有《悼念死去公主的帕凡舞曲》,1899年写的钢琴曲,1912年改编成管弦乐,是西班牙宫廷哀悼仪式用的舞曲,气氛沉痛。不过拉威尔说选这名字只是喜欢读音,不是真要表哀伤。
莱纳录的这两版太绝了,《西班牙狂想曲》香气扑鼻,《丑角的晨歌》里惜别和忧伤拉满,30年前的录音,音效还是一流,企鹅指南三星带花,懂的都懂。
《左手钢琴协奏曲》是拉威尔给独臂钢琴家维特根施泰因写的,有爵士味。单乐章,分三段:开头主题呈示,钢琴有段雷鸣般的华彩;中间是爵士乐版的主题;最后高潮,快板主题收尾。
科拉尔这版录音绝了,管弦乐透明,钢琴音色华丽又明亮,马泽尔指挥也到位。企鹅指南三星带花,必听。
除了这些,他还写了管弦乐《西班牙狂想曲》《圆舞曲》,舞剧《达夫尼斯与克洛埃》,歌剧《西班牙时刻》《孩子与魔术》,室内乐《引子与快板》《F大调弦乐四重奏》,钢琴《水之嬉戏》《镜子》《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》,协奏曲《G大调钢琴协奏曲》,人声和钢琴《自然界的历史》。

那拉威尔算什么乐派呢?早期印象派喜欢玩光影、搞神秘氛围,拉威尔不一样,他更喜欢“烟火”式的色彩,声音洪亮又有诗意。他既是乐曲形式的大师,又给音乐塞满色彩,还严守维也纳古典乐派的规矩,但用自己独创的手法把这些规矩玩出花,形成独特的音乐语言。他写音乐不重外表,重本质和浓郁色彩,觉得真正的诗不在长篇大论,在真感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