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朝宋申锡人物生平简介-宋申锡最后是怎么死的 (唐朝宋申锡人物简介)
宋申锡生年不详,在,新唐书,中,他的家族被称为广平,今河北邯郸,宋氏,他本人的传则称这一脉的起源已失考,他的祖父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宰相,宋璟,父亲宋成,娶韶关张九龄,唐朝宰相、诗人,次女为妻,宋申锡...
宋申锡生年具体哪年已经说不清了,《新唐书》里提他家是广平(现在河北邯郸)的宋家,但这一脉到底从哪儿来的,已经找不着源头了。他爷爷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(就是宰相)宋璟,老爸叫宋成,娶了韶关张九龄(唐朝宰相、诗人)的二女儿当老婆。
宋申锡小时候就没了爹,家里挺穷的,但文章写得特别好。考中进士后,在秘书省当校书郎。816年,失宠的宰相韦贯之因为反对唐宪宗打藩镇被罢相,赶出长安改当湖南观察使,就请宋申锡去做他的从事。后来宋申锡就一直待在藩镇那边干活。
唐穆宗、唐敬宗那会儿
唐穆宗长庆(821年-824年)初年,宋申锡当了监察御史。822年,升任起居舍人。826年唐敬宗在位时,他任礼部员外郎,没过多久又成了翰林侍讲学士。据说这人做事特别谨慎,不拉帮结派,跟朝廷里那些闹党争的官员完全不一样,他升官好像是让大家学学他这种作风。
到了唐文宗这边
827年,敬宗被人杀了,弟弟唐文宗当了皇帝。宋申锡这时候是户部郎中,帮着起草诏书。828年,任中书舍人、翰林学士。
那时候文宗特别忌讳那些有权势的宦官,觉得就是宦官害死了他爷爷宪宗和哥哥敬宗。掌握神策军的王守澄是个大宦官,他手下郑注还公开收钱,文宗看了很不舒服。文宗觉得宋申锡这人忠诚又谨慎,能跟他商量事,就偷偷让他找几个官员组个团,一起把王守澄的权力夺过来,还答应封他当宰相。830年,宋申锡当了尚书左丞,没多久就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其实就是宰相了。因为他名声好,很多人都盼着他当宰相,但从他后来的表现看,这能力其实不太够。
作为除掉权宦计划的一部分,831年,宋申锡推荐王璠当京兆尹,还偷偷跟王璠说了文宗的计划。结果王璠把这事儿泄露出去了,王守澄和郑注就起了疑心。郑注让神策军将领豆卢著诬陷宋申锡和漳王李凑要谋反,拥立李凑当皇帝。王守澄把豆卢著的弹劾报告给文宗时,文宗都懵了,信以为真,下令调查。王守澄想让神策军立刻把宋申锡全家灭了,但被内官马存亮拦住了。文宗也赶紧把所有宰相都叫来。宋申锡、路随、李宗闵、牛僧孺都到宫门口了,一个宦官说宋申锡不在被召之列。宋申锡立马就知道自己摊上事儿了,用笏板敲着头,回家等着认罪。回到家,夫人问:“你是宰相,官已经做到最大了,为什么要背叛天子谋反啊?”宋申锡说:“我承蒙皇上这么大的恩情当上宰相,除不掉奸臣乱党,反被他们罗织罪名陷害,夫人你看我像是谋反的人吗?”说完俩人就一块儿哭了起来。
然后就是那个“谋反案”了
其他三个宰相在延英殿见了文宗,看了王守澄的奏报,也吓得不说话。同时文宗让王守澄抓了豆卢著指控的同谋——漳王的宦官晏敬则和宋申锡的侍从王师文。晏敬则被抓了,王师文跑了。两天后,宋申锡被贬成太子右庶子。没人敢公开说他被冤枉,京兆尹崔琯、大理卿王正雅上奏请求审案,才没让事情闹大。审下来,晏敬则说宋申锡派王师文去联络漳王,商量谋反。
又过了两天,文宗召集高级官员问意见。崔玄亮、李固言、王质、卢均、舒元褒、蒋系、裴休、韦温都求文宗重新跟宰相商量,让合适的部门来调查。文宗说已经和高官商量过了,不肯。崔玄亮跪下哭着说:“杀个老百姓都得谨慎,杀一个宰相更要谨慎啊!”文宗气稍微消了点,重新召集宰相。牛僧孺说:“官最大就是宰相,宋申锡已经是宰相了,就算谋反成功,他还能当更大的官吗?他图啥谋反?肯定没有。”郑注怕宰相意见占上风,再查下去真相露馅,就跟王守澄说别坚持杀宋申锡了,改成流放吧。第二天,漳王李凑被贬成巢县公,宋申锡贬成开州(现在重庆)司马。据说宋申锡当宰相时,全国各地送来的贿赂他都没收,抄家时能翻出来的,只有他收过和拒绝贿赂的文书,好多人都为他被流放难过。
宋申锡这辈子都不能回长安了。833年,他在开州任上去世,文宗允许把尸体运回长安安葬。836年,郑注(这时候已经帮着文宗对付宦官了)在甘露之变里被杀,宋申锡总算平反了,追复正议大夫、尚书左丞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上柱国,赠兵部尚书,谥号文懿。他儿子宋慎微被任命为城固县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