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真靠脸吃饭的国君宋文公公子鲍-因为帅所以得江山 (真靠脸吃饭的成语)

宋文公公子鲍这个人很仁慈,当年赈济灾民,搞的是,雨露均沾,,为的是给自己赢得足够的政治资本,左传,载,亲自桓以下,无不恤也,,对待宋桓公以下的公室亲眷,都给予抚恤,宋桓公其后是宋襄公,再到宋文公的父亲...

admin

宋文公公子鲍这人,一开始在史书里形象还挺复杂。他搞赈济灾民,雨露均沾,说白了就是给自己攒政治资本。《左传》里说他“自桓公以下,公室亲眷没有不抚恤的”,从宋桓公那一辈开始,该照顾的一个没落下。那会儿宋国国力正从巅峰往下掉,老百姓日子不好过,突然出来个“仁慈”的公子,大家自然盼着他上位。不过这公子鲍吧,不光会收买人心,长得还特别好看,史书直接写“公子鲍美而艳”,一个男人能美到这份上,也算是个奇了——连他嫡祖母襄夫人王姬都看上了,非要跟他好,你说这事儿闹的,想躲都躲不掉。

真靠脸吃饭的国君宋文公公子鲍-因为帅所以得江山 (真靠脸吃饭的成语)(图1)

在王姬眼里,公子鲍就是自家晚辈,她想喜欢就喜欢,还是祖母,说话有分量。公子鲍想不干?估计由不得他。《左传》记着:“襄夫人欲通之,而不可,夫人助之施。”意思就是,襄夫人想跟他私通,但公子鲍不干,夫人就反过来帮他施舍百姓,给他攒名声。后来昭公当国君时不行,国人就拥戴公子鲍,顺便靠着夫人的势力。这要是让宋襄公知道了,估计得从棺材里气活过来——他推崇的仁义礼制,自个儿家就先崩了,而且崩得彻彻底底。

真靠脸吃饭的国君宋文公公子鲍-因为帅所以得江山 (真靠脸吃饭的成语)(图1)

再说宋昭公,公子鲍的嫡兄。那会儿宋国地位一落千丈,昭公惨到啥程度?得给楚穆王当保镖,陪着去野外打猎。史书说“昭公无道”,但老百姓可能不这么看——毕竟宋襄公时代宋国多威风啊,大家脑子里还残存着点记忆。所以就算公子鲍跟祖母王姬有点那啥,也就是宫里的八卦,吃完饭吹牛的时候提一嘴就完了。但昭公作为国君,跑去给楚国当保镖,这在宋国人眼里,是国耻啊!虽然楚国可能真没他们想的那么弱,但面子这东西,比天大。

公子鲍真当上国君后,宋国这摊子事儿可不好收拾。这些年王位争来争去,郑国、齐国、鲁国都掺和过,朝里各派系斗得你死我活,哪还有早先宋郑两家争权的简单事儿?更绝的是,后宫的王姬居然能拉拢公邑大夫去杀宋昭公,这说明外戚在宋国已经成了气候,势力大得很。宋文公继位第一件事,就得防着这些外戚坐大,可偏偏王姬又特别宠他,这倒成了他可以利用的筹码。史书说他继位还算平稳,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这背后肯定跟王姬达成了默契,不然他一个刚上来的国君,哪压得住场子?

对宋文公来说,更大的威胁来自宋昭公的旧党。当年昭公也是靠着国人支持才上位,手里还有军权。《左传》里提了,“襄公之孙孔叔、公孙钟离及大司马公子卬,皆昭公之党也”,大司马就是管军队的,相当于军委主席,这种人都站在昭公那边,说明昭公真不是个草包。王姬为了讨好宋文公,早就开始布局了,昭公身边的关键人物,估计早被她收拾干净了。要是没王姬这棵大树,宋文公可能早就被昭公的旧党给啃没了。

真靠脸吃饭的国君宋文公公子鲍-因为帅所以得江山 (真靠脸吃饭的成语)(图1)

《史记》里接着说:“二年,昭公子因文公母弟须与武、缪、戴、庄、桓之族为乱,文公尽诛之,出武、缪之族。”意思就是,继位第二年,昭公的儿子靠着文公的同母弟弟须,还有宋武公、宋穆公这些先君的族人作乱,文公直接把他们都杀了,把武公、穆公的族人赶出了宋国。这跟他当年抚恤族人的样子完全不一样,但君王嘛,该狠的时候就得狠。他先杀了叛乱的核心,再分化瓦解剩下的,软硬兼施,总算把乱局压下去了。等宋国稍微稳住,晋楚又开始争霸,宋文公就趁机搞经济,让老百姓喘口气。

宋文公在位二十多年,算是宋国的一个中兴之主。那时候南方有楚庄王称霸,但他一直让宋国保持中立,朝里培养了不少主张和平的大臣。中原诸侯打了这么多年仗,在宋国的影响下,大家慢慢觉得动不动打仗也不是个事儿,后来像华元这些人,就专门搞外交,劝架。宋国那会儿算是有了点独立发展的空间,没倒向晋国或者楚国任何一边。不过他晚年还是被晋楚争霸拖累了,宋国地位降了点,但他总算把公子们争位的乱局给止住了,对宋国来说,也算是有功之君了。


上一篇: 第37集-爱国者-岸谷故设圈套游击队中计-宋烟桥巧妙布置游击队脱险 (电视剧;爱) 下一篇:揭秘南宋巾帼英雄梁红玉的真正死因-遇伏遭到金军围攻 (揭秘南宋巾帼的故事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