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衣节祭祖有哪些禁忌-寒衣节民间活动及注意事项 (寒衣节祭祖有什么讲究)
每年农历十月初一,又称,十月朝,、,祭祖节,、,冥阴节,、,秋祭,,民众称为鬼头日,这一天,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,谓之送寒衣,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,以示孝敬、不忘本,故人们也在十月初一...
每年农历十月初一,又叫“十月朝”、“祭祖节”、“冥阴节”、“秋祭”,老百姓都管它叫鬼头日。这天最要紧的就是祭奠过世的亲人,也就是送寒衣。

咱们老祖宗就有新收了祭祀祖宗的习惯,表示孝敬、不忘本。所以十月初一人们也会用黍矐来祭祖。不管是家祭还是墓祭,南北方都一样。现在江南好多地方,十月初一还有祭新坟的风俗。
十月初一也算冬天的第一天,往后天气越来越冷。人们怕阴间的祖先冻着,缺衣少穿的,所以祭祀的时候除了吃的、香烛、纸钱这些,还得准备一样少不了的东西——冥衣。烧给祖先,就叫“送寒衣”。所以这天也有人叫“烧衣节”。
后来有些地方的习俗变了,不直接烧寒衣了,改成“烧包袱”。把好多冥纸装在一个纸袋里,写上收的人和送的人的名字、称呼,这就是“包袱”。虽然叫寒衣,但其实没真的衣服,人们觉得阴间和阳间一样,有钱啥都能买到。
寒衣节民间活动
1、烧寒衣
准备供品
一般都在上午弄。供品准备好后,会让小孩去街上买点五色纸、冥币、香箔啥的。五色纸就是红、黄、蓝、白、黑五种颜色,薄薄的,有的中间还夹着棉花。中午吃过饭,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,叫齐一家人,就能上坟烧寒衣了。
进行拜祭
到了坟前,先点上香蜡,把饺子这些供品摆整齐,然后一家人轮流下跪磕头。接着在坟头划个圈,把五色纸、冥币放圈里点火烧。有的人家不光烧冥币,还烧用五色纸糊的大房子、汽车这些“奢侈品”,一边烧一边念叨:“某某呀,你活着时辛苦,死了就好好享福吧,住豪宅,开宝马,风风光光,气死阎王!”生怕亲人在阴间过得不好。还有的人在划圈时,旁边再加个小圈,说是接济那些没人祭奠的孤魂野鬼,省得他们抢走自家祖先的衣服。
禁忌事项
给死者的衣服、冥钞这些,都得烧干净了,不然阳间的纸就变不成阴间的绸缎布匹、房子衣服、金银铜钱了。只要有一点点没烧完,就前功尽弃,亡人用不了。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,得特别仔细。这事儿听着好笑,其实是生者对亡人的思念和尊敬,算是一种精神寄托。
民间送寒衣时,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烧点五色纸,象征布帛。意思是接济那些没人祭祖的绝户孤魂,省得他们抢走给亲人送过冬的东西。烧寒衣有的地方在坟前,讲究太阳出山前上坟;有的地方在门前烧。雁北好多地方和晋中的平遥,傍晚妇女要在门外哭。临县有首老诗:“粘纸成衣费剪裁,凌晨烧去化灰埃。御寒泉台果否用?但闻悲声顺耳来!”既说了送寒衣的情景,也对有没有用提出了疑问。儿女守孝穿三年孝服,孝满后十月初一换常服。迁坟合葬这些事,民间也常选在十月一日办。
2、其他风俗
十月一日不光给亡人送寒衣,活着的人也得象征性过个冬。妇女会把做好的棉衣拿出来,让儿女、丈夫换季。要是天气还暖和,不适合穿棉衣,也得让他们试一下,图个吉利。男人们则习惯这天整理火炉、烟筒,装好后试着生火,保证天冷时能取暖。十月一日妇女忌出行。民间会改善生活,山区兴吃荞面、莜面。
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从鬼文化里就能看出来。其实也没人说的那么荒谬,反倒能看出咱们慎终追远和孝道文化。21世纪的咱们,得去掉些糟粕,把精髓传下去。

寒衣节有哪些注意事项:
寒衣节的注意事项一
有空的话,给去世的亲人烧点寒衣。要是回不去坟前或墓前,也能在住处附近祭奠。这时候总能看到远方的晚辈们在路口给亲人送寒衣。
寒衣节的注意事项二
刚说送寒衣,要是不在当地或没时间回去,可以在家附近路口,或者去墓地、坟前。但得注意,天干物燥,防火要紧。还有说法,要是刚去世不久的人,最好去墓前。祭拜一般选上午,中午之前,这会儿阴气重,老人、孩子和体弱的人多注意,适当回避下。
寒衣节的注意事项三
“送寒衣”除了香蜡纸烛、供果、酒水,还得准备烧的寒衣。讲究点的人会糊纸房子、车子、金元宝这些“豪华物件”,算是对亲人的思念吧。
寒衣节的注意事项四
这节日不光是祭奠,也是孝道的传承。可以借机给孩子讲讲孝道,说说家族故事、先人事迹,自己带头,成个推崇孝道的家庭,这样的家才更和谐美好。
寒衣节的注意事项五
拜祭时得怀着感恩思念的心情,别睹物伤情,忧伤过度,影响身体。逝者已矣,活着的人好好的,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孝敬和思念。
这些注意事项得了解,但各地习俗不一样,还是得尊重当地习惯。唯一一样的,就是缅怀亲人,用祭拜表达思念,希望这传统美德能传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