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仁宗在位的时候没有开疆拓土-可是为什么被成为一代明君呢 (宋仁宗在位的年号)
公元1063年3月,宋仁宗赵祯逝世,讣告送到辽国后,,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,辽道宗耶律洪基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,说,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,还表示要给宋仁宗设,衣冠冢,宋国和辽国是敌对之国,耶律洪基有此...
公元1063年3月,宋仁宗赵祯驾崩。讣告传到辽国那边,结果“燕境的人不管远近都哭了”。辽道宗耶律洪基抓着宋国使者的手大哭,说:“四十二年没打仗了啊。”还非要给宋仁宗修个“衣冠冢”。

宋和辽本来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国,耶律洪基能有这反应,说明宋仁宗这人的人格魅力是真高,连敌人都被折服了。
中国历朝加起来出了三百多个皇帝,能称得上“一代明君”的没几个,宋仁宗算一个。但要说真本事,文采比不上宋徽宗,武功比不上宋太祖,打下的地盘更是没咋扩张,宋真宗留给他多少,他就传给宋英宗多少。凭啥啊?他到底凭啥能当“明君”?
要我说,就四个字:严于律己。
比如有年,宋仁宗想把皇宫扩建下,派人去跟皇宫北边的居民商量。结果居民不干,给多少钱都不搬。按理说,接下来就该官府发拆迁令,找拆迁队,开着推土机浩浩荡荡地过去了。

可这事儿没发生,宋仁宗让步了。于是北宋就有了史上最小的皇宫,也就一个节度使府邸那么大。
皇帝是古代权力最大的人,要搞强制拆迁,谁也拦不住。但宋仁宗没干,他知道啥权力该用,啥不该用,不越界,不瞎折腾。
宋仁宗不喝羊肉汤的故事,估计不少人听过。再说个类似的吧。有次他吃完饭在后院溜达,老回头看,但没吭声。
过了一会儿回屋,让妃嫔赶紧倒水。妃嫔奇怪,问刚才在外头咋不找随从倒。宋仁宗说:“我回头没看见他们拿水壶,怕问了会罚他们,干脆就不让他们倒了。”
要知道,那时候好多皇帝把下人当牛马,动不动就打杀,他这话听着是不是挺暖心的?
宋朝其他方面可能毛病不少,但对读书人够宽容,前无古人后无来者,而宋朝里又数宋仁宗一朝最宽容。
当时四川有个读书人,估计是想当官想疯了,写了首诗给成都太守,诗里有句“把断剑门烧栈阁,成都别是一乾坤”。太守吓坏了,这不是反诗吗?立马五花大绑押到京城。
案子报到赵祯这儿,他根本没当回事:“这不就是个老秀才想当官,写诗发发牢骚嘛,咋能定罪呢?”结果这读书人不但没受罚,还被封了司户参军,真当上官了。
“食色性也”,宋仁宗作为男人,也喜欢美女。有次大臣送了个美女给他,宋仁宗一看挺对胃口,打算留下。没想到名相王旦的儿子王素跳出来劝阻。赵祯心里一万个不乐意,但也只能不要了。王素看皇帝不舍,就说:“您知道错就行啦。反正人都进宫了,不如先留几天,再送出去?”
宋仁宗当时眼泪都快下来了:“我虽然是皇帝,但也是人啊,有感情。日久生情,到时候更舍不得,现在干脆不要了。”真就没留下。
所以说,宋仁宗文采武功可能比不上前面说的那些人,就凭这“严于律己”,硬是搞出了个政治清明、经济好、社会稳的“仁宗盛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