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终将唐朝推入万劫不复之地-唐宣宗晚年犯了一个严重错误 (最终将唐朝推翻的是)
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,在位十三年,他勤于政事,积极改革,对内整顿吏治,削弱藩镇,对外积极用兵,收复不少失地,唐宣宗在位期间,唐朝出现相对繁荣的局面,人称,大中之治,,而唐宣宗本人也被称为,小太...
唐朝第十六位皇帝李忱,在位十三年,算是个挺有作为的君主。对内他整顿吏治、削弱藩镇,对外也没闲着,积极用兵,收复了不少失地。他这段时期,后人叫“大中之治”,他自己还得了个“小太宗”的外号,听着就挺厉害。

李忱挺爱学唐太宗,把《贞观政要》抄在屏风上,没事就正色拱着手拜读,那架势挺认真。处理朝政时,他明察果断,不怎么偏袒谁,听劝谏也听得进去,对官员赏赐挺抠门,但对老百姓还行,挺节俭。所以大中年间的政策,后来唐朝亡了,还有人念叨好,把他比作唐太宗、汉文帝那样的明君。

宣宗确实有两下子,在当时的局面下,把个人才能发挥到了极致,国家短时间内挺平稳,老百姓也沾了光。但他也有无奈,藩镇割据、宦官专权这些老毛病,到他这儿已经积重难返了,不是靠个人能力能扭转的。该烂的还得烂,最后只能等一切推倒重来,等浪潮平了,才能再想办法。

说到底,宣宗没能改变唐朝走向灭亡的大趋势,史书上留着他整顿吏治的好名声,但也带着“无力回天”的遗憾。河湟光复算是老天给他的最后一点安慰吧。公元九世纪,这个曾经辉煌的帝国终究还是落了,只留下“大中之治”那点温暖的光,接下来又是分裂乱世,人命比草还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