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古国西夏是如何建立的-西夏与党项人的历史事迹
党项族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,属西羌族的一支,故有,党项羌,的称谓,据载,羌族发源于,赐支,或者,析支,,即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一带,汉朝时,羌族大量内迁至河陇及关中一带,此时的党项族过着不知稼穑、草木...
党项族啊,算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里的一支,属于西羌族的分支,所以老早以前就有人叫他们“党项羌”。据说这羌族最早是从青海东南部黄河那一带发源的,具体叫“赐支”还是“析支”,不同说法都有。
到了汉朝,羌族人一股脑儿往河陇、关中这些地方迁。那时候的党项族,基本还过着原始游牧生活,种地?不存在的,记年份都靠看草木枯荣,特别原始。他们以部落为单位,部落名就是姓,慢慢形成了党项八部,其中拓跋氏最厉害。唐朝的时候,党项又迁了几次,慢慢聚集到甘肃东部、陕西北部那边,还是分散的部落多。唐朝政府也挺聪明,在他们那儿设了些羁縻州,让部落头头当刺史。后来黄巢起义,唐朝到处找人帮忙,党项的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就带兵去了,唐僖宗一高兴,封他“定难军节度使”,后来又成了夏国公,还赐了姓李。这下拓跋家不光有地——夏、银、绥、宥、静五州,还有兵权,真成了藩镇了。
宋朝刚建立那会儿,夏州李彝殷就归附了宋朝。但后来李继迁不干了,带着人跑了,开始自己跟宋朝对着干。他儿子李元昊更厉害,当了夏国王后,先下令大家都得秃发(就是剃头),然后学汉文化,还自己造了党项字。到了1038年,李元昊直接称帝,建了大夏国——这就是西夏。党项族这时候算是发展到顶了,文化、经济都挺好,后来被成吉思汗灭了,党项族也就慢慢没了。
不过也有人说拓跋氏其实是鲜卑族的后裔,李元昊自己就自称是鲜卑后代,这事儿现在还没个定论。
族名来历
党项这名字,最早是在唐朝一个突厥文的碑上看到的,大概是735年的事儿。有人猜这词可能是从吐蕃的自称传过来的,后来经过中亚的什么语言,变成了“党项”。汉文里还写成“唐古特”“唐兀”,中亚北亚的人都这么叫,一直用到19世纪呢。后来的汉文、突厥文、阿拉伯文文献里,还有西方探险家的书里,都见过这名字。
历史
民族起源
最早的汉文记载说党项是汉朝西羌的后裔,他们老早就在青海湖周围住,跟吐蕃的祖先混居。从语言看,党项语属于藏缅语系,文化上又跟其他羌族部落很像。古代羌族分支可多了,有按地域分的,比如白兰羌、宕昌羌;也有按族群分的,比如党项羌、吐谷浑羌。
南北朝末期
南北朝快结束的时候(6世纪后期),党项开始在青海东南黄河上游和四川松潘西边的山谷活动,那时候还是原始社会末期。《隋书》里说他们“每姓别为部落,大者五千骑,小者千余骑”,“俗尚武力,无法令,各为生业,有战阵则相屯聚,无徭赋,不相往来”。说白了就是平时各过各的,打仗才凑一起,靠畜牧过日子,记年份看草木,崇拜天神,死后火葬。他们还特别尚武,报仇这事儿必须干,没报仇前蓬头垢面不吃肉。对了,他们喜欢白色,自称“大白上国”。
隋唐时期
隋文帝的时候,就有党项人归附,拓跋宁丛被封为大将军。后来党项首领还打过会州,兵败后投降,还派人去谢罪。唐朝初年,党项八部里拓跋最强。唐太宗招抚他们,设了好些州,让部落头头当刺史。贞观九年,归附的党项人有34万口,拓跋赤辞被封为西戎州都督,赐姓李。但后来吐蕃越来越强,把党项原来的地占了,党项人就往东迁,唐朝把他们迁到银州、夏州那边。唐末仆固怀恩叛乱,唐朝又把党项迁了一次,分成东山部和平夏部,平夏部的拓跋家后来成了西夏的根基。
唐朝对党项一会儿招抚一会儿迁,有时候还禁贸易,搞得党项人起义好几次。不过到了唐末宋初,拓跋部靠着当藩镇,慢慢在党项各部里有了话语权。
宋朝时期
宋朝初年,夏州李彝殷归附,但后来李继捧把五州地献给宋朝,他弟弟李继迁不乐意,跑了去地斤泽抗宋。宋朝怕他们占着城强大,把统万城给拆了,把党项人迁到绥、银一带。这“统万城”是党项人建了600年的老城,这下就慢慢被沙漠淹了。
西夏建国
赵匡胤削藩镇,拓跋李氏就不太满意。李德明的时候,一边跟宋朝好,一边打回鹘、吐蕃,实力越来越强。他儿子李元昊更狠,改姓,自己定年号,建宫殿,立官制,还创了西夏文。1038年直接称帝,建国号大夏,疆域可大了,东到黄河,西到玉门,南接萧关,北控大漠。后来李元昊死了,小儿子即位,他娘专政,跟辽打输称臣。后面几代皇帝,有的被幽禁,有的搞改革,但到了李仁孝之后,国势就不行了。
从桓宗到神宗
李仁孝死后,儿子李纯佑即位,政治腐败,他堂兄李安全篡位,开始跟金打仗,还附蒙抗金,结果国家越来越弱。李安全自己还沉迷酒色,百姓怨声载道。后来李遵顼又篡位,更腐败,蒙古来打,根本挡不住。李遵顼嫌当亡国之君丢人,让位给儿子李德旺。
西夏的灭亡
李德旺想趁蒙古西征的时候反抗,结果消息泄露,蒙古攻下兴庆,李德旺投降了。1227年成吉思汗死后,李睍投降,被窝阔台杀了,西夏皇族和党项族基本被灭。不过有人说,西夏贵族带着人跑到西藏甘孜,建了个“西吴王国”,算是西夏的延续,现在那儿还有西吴王的传说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