状元到底有多有才-古代状元是经天纬地的吗 (状元到底有多厉害)
对古代的状元之才,到底多有才,都有哪些传世经典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,据统计,自隋朝实行科举制以来,到清朝末年历经一千三百多年,无数人因此而出将入相,这可谓是晋升天梯,...
古代的状元到底多有才?这事儿我一直挺好奇的。隋朝开始搞科举,到清朝末年一千三百多年里,多少人靠着这个当官发财啊,简直就是人生捷径。举人、进士一大堆,但状元只有七百七十七个——啧,这难度,比现在考清北还难吧?
但说实话,状元这事儿,有时候真不完全是看谁最牛,也得看运气,天时地利人和,缺一不可。唐朝那会儿流行“行卷”,就是考完试还不算,得提前把自己的诗啊文啊递给达官贵人,让人家给你美言几句。说白了,答卷好是一方面,还得会“搞关系”。
就说唐朝的王维吧,考进士那会儿,一开始找了张九龄,结果人家帮不上忙,又跑去找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李范。李范挺够意思,把他引荐给了玉真公主。在公主的宴会上,王维弹了首琵琶,一下子把公主给迷住了。这玉真公主能量不小,一句话就把原定的状元张九臬给挤下去,硬是把王维推上了榜首。反观跟他齐名的孟浩然,就没这么会“来事儿”,托人没托明白,一辈子都没考上,当了个布衣。

北宋有对兄弟叫宋祁和宋庠,俩人一块儿考科举,本来弟弟宋祁的卷子写得更好,应该当状元。结果章献皇后觉得弟弟不能在哥哥前头,硬是把状元给了哥哥宋庠。还有苏轼,那才华,妥妥的状元料子,结果主考官欧阳修看他卷子,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写的,为了避嫌,给了他个第二名,苏轼就这么跟状元擦肩而过——你说这气不气?
不过话说回来,能当上状元的,那也不是吃素的,真本事肯定有。就说王维,不光诗写得好,画画也是一绝,官也当得不错,什么右拾遗、监察御史、河西节度使判官、尚书右丞,都干过。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”,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,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”,这些句子现在谁不会背啊?
唐朝的张九龄,也是个大牛人,当宰相还写诗,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,这意境绝了。南宋的文天祥,那更是忠臣,《正气歌》《过零丁洋》,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,读着就让人热血沸腾。明朝杨慎的《临江仙》,“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”,开篇就让人眼前一黑,多少英雄故事都藏在这句词里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