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饥荒时期不捕鱼是为何?揭秘古人的生存智慧 (古代饥荒时期吃什么)
一、古代饥荒时期为什么不捕鱼?1.资源分布不均古代农业社会,人们的生活水平受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,在饥荒时期,粮食短缺,水源也变得稀缺,而鱼类生活在水中,需要特定的环境才能生存,因此,古人在...
古代饥荒时期为什么不捕鱼?
1.资源分布不均
古代种地为主,老天爷赏饭吃,风调雨顺就多吃点,要是赶上旱涝,粮食就不够,连喝的水都可能成问题。鱼都在水里,可饥荒时候水可能都干了,或者离村子老远,没工具没力气,跑过去可能累得半死也捞不着几条,还不如省点力气找野菜呢。
2.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问题
那时候人也没那么多,但老祖宗也知道,鱼捞光了明年吃啥?饥荒本来就没吃的,再把鱼祖宗得罪了,不是更完蛋?所以捕鱼也得悠着点,不能赶尽杀绝,万一明年还饿肚子呢,总得留点种。
3.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
有些地方把鱼当神供着,觉得吃了要遭报应,饿死也不能碰“神物”;还有些人觉得水里捞东西是伤天害理,违背了“道”,宁可饿肚子也不干。这些老观念一上来,捕鱼这条路自然就堵死了。
二、古人的生存智慧
面对饥荒,古人也不是干等着饿死,他们脑子活,办法多着呢。
1.节约粮食
粮食不够就精打细算,以前一天三顿饭,改两顿;以前吃干的,现在掺点野菜、树皮凑合;连喂牲口的精饲料都省下来给人吃,能省一点是一点,硬是撑到下一茬粮食下来。
2.发展多种经济作物
平时不光种麦子水稻,还种点桑树养蚕(蚕丝能卖钱),种棉花织布,万一粮食不够,这些也能换点吃的,或者拿去换粮,不至于一棵树上吊死。手里有副业,心里才不慌。
3.互助合作
一个人扛不过,大家一起上。村东头老王家有井,全村去挑水;村西头李家会找野菜,带着大伙儿去挖;年轻力壮的去远处找能开垦的地,老人孩子在家收拾能吃的草根树皮。抱团取暖,总比单打独斗强,大家一起熬,总能过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