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正没有死-就没有三国吗-曹操为何对法正评价如此极高 (法正死了还能触发技能么)
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三国法正,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,法正到底有多厉害?为什么说法正不死便无三国?正规的历史之中将法正说成了是刘备的谋主,这个含义就是说刘备的一切战略谋划都是从法正这里得出来的感觉,...
三国里头,法正这人可能很多人没怎么听过,但你要是知道曹操都怕他,可能就得琢磨琢磨了——法正到底有多牛?为啥总有人说“法正不死,便无三国”?
正经史书里,法正被叫刘备的“谋主”,听着就挺玄乎,意思大概是刘备打哪儿、怎么打,都得靠法正出主意;诸葛亮呢,是“肱股大臣”,更像是管内政、后勤的。这跟咱们平时想的三国可不太一样——谁不是觉得诸葛亮最厉害?那“法正不死便无三国”的说法,到底咋来的?曹操为啥对他评价那么高?
法正空有一肚子才华,却没地儿使

法正出身名门,他爷爷是汉代大儒法真,家里条件好,从小读圣贤书,起跑线甩别人八条街。可东汉末年那官场,早乱套了,谁不是花钱买官?法正想凭本事当官,根本没戏。更惨的是,他们老家碰上百年不遇的大饥荒,没法子,只能和好朋友孟达一起跑益州投靠刘璋。
刘璋是汉室宗亲,他爹刘焉早看出朝廷快完蛋,才跑益州当官,想着割据一方。结果呢?益州成了乱世里的避难所,关中、陇西的读书人都往这儿跑。孟达倒是被刘璋重用了,可法正呢?只给个小县令,压根不是他想要的官儿。他和同僚处不来,人家捞钱,他不愿意跟着剥削百姓,干了好几年县令,愣是没升上去。

这法正心里憋屈啊,天天被同僚背后嚼舌根,孤立得厉害。时间长了,他就琢磨着:刘璋这人,比他爹差远了,就知道享乐,这政权早晚得完蛋。后来才有了投靠刘备的事儿。
法正与刘备的相遇
法正是在张松介绍下认识刘备的。张松这人,益州出了名的“硬骨头”,敢当面骂曹操,不怕死。法正跟着张松去见刘备,待遇好得不得了。刘备当时可是天下闻名的英雄,白手起家又爱惜人才,法正早有耳闻,见了之后更信了。一回到益州,他就和张松偷偷商量着把刘备迎进来。
三年后,曹操打汉中的张鲁,刘璋慌了,觉得张鲁完了,下一个就该自己了。他想联合刘备对抗曹操,法正抓住机会,直接跟刘备摊牌:“刘璋那点实力,守不住益州,不如直接拿下!”刘备经过荆州的事儿,早不是那个优柔寡断的人了,当场就答应了,还把法正收了当首席谋士。

法正分析刘璋:“这人虽然弱,但爱惜名声,肯定不会烧光粮食、搬空百姓跟你硬拼。”他让刘备直接打益州,占了城池就能补充兵马。后来拿下益州,论功行赏,法正排第一。刘备还为了收买人心,娶了刘璋旧部吴壹的妹妹当皇后,益州这才算稳下来。
刘备封赏功臣,给四个人发了大红包:五千两黄金、一万两白银、五千万铜钱、一千匹蜀锦。文臣里就诸葛亮和法正,武将里关羽、张飞。关羽当时在荆州,其实没出力,但名声太响,不赏怕他不高兴;法正一个外来谋士,能跟这三人平起平坐,他在刘备心里的分量,可想而知。
法正谋略定汉中
法正对蜀汉的贡献有多大?这么说吧,诸葛亮是蜀汉的“萧何”,管后勤、治国;法正就是“张良”,出谋划策。曹操都怕他,几个计策全用上了,真真正正帮刘备打下了三分天下的基业。他和诸葛亮还一起编了蜀汉第一部法律《蜀科》,以前官员管理乱糟糟的,这下总算有规矩了。
国内稳了,法正一眼看出曹操的破绽:曹操几十万兵没费劲就让张鲁投降,占了汉中,却没趁机打蜀中,只留下夏侯渊、张郃俩大将守着。不是曹操老了,是他在北方有事儿走不开。那时候消息传得慢,法正却能从形势看出曹操的软肋,多机灵!他给刘备定下计划:先拿下汉中,再吃掉雍州、凉州,连上西域,就能包围关中,还能用胡人的马组建骑兵,横扫中原。后来刘备真这么做了,打败曹操夺了汉中,可他疑心太重,没敢用马超,雍州、凉州到手了又丢,计划只完成了一半。

可惜法正命短,汉中打完第二年,45岁就病死了。这个让曹操忌惮了一辈子的男人,终究死在了曹操前头。他死后,蜀汉的军事方向一下子就乱了。你想啊,法正要能多活十几年,刘备怎么会去打夷陵那场败仗?马超那时候威望那么高,拿下雍州、凉州也不是没可能。唉,法正作为刘备的“大脑”,死得太早,刘备一下子就找不到北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