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朝曾提出称臣换土地的建议-南宋为什么称臣了却不要回土地 (金朝曾提出称王的是谁)
对南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,导语,南宋,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朝代,在中国的历史上,没有哪一个汉人政权在综合国力损失不大的情况下,选择向少数民族称臣,即使是将燕云十六州拱...
说起南宋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“屈辱”——毕竟历史上就没哪个汉人政权,在没怎么伤筋动骨的情况下,就给少数民族政权低头称臣。连当年把燕云十六州送给契丹的后晋,好歹也是为了换支持,南宋这操作,确实让后人挺看不过眼。
岳飞和岳家军的故事大家都熟,那会儿抗金前线,岳家军简直就是“人形推土机”,重步兵一上,金兵头皮发麻。其他宋军再配合一下,硬是收回来不少地。金朝一听对手是岳家军,士气直接半截没了。眼瞅着胜利的天平要往南宋这边倒,金朝皇帝都急了,居然提出“我称臣,你把地拿回去”——结果南宋拒绝了?这操作谁懂啊!收复失地不是一直喊的口号吗?

得先说说北宋咋没的。北宋那会儿,跟契丹打了几次,都输了,精锐快打光了。契丹占了燕云十六州,中原无险可守,直接打到了汴京。最后签“澶渊之盟”,北宋每年给契丹三十万两白银加丝绸,换对方不打自己。但没想到的是,北宋占了便宜:江南物产多,契丹缺啥,边境一开市,宋朝货源源不断过去,贸易顺差赚的钱,早把岁贡给填平了。后来岁贡涨到八十万两,契丹反而被掏空了。
结果金朝起来了,北宋一看机会来了,跟金说“你们打契丹,燕云十六州给我,岁贡我照给你们”。金朝一听,这买卖划算啊,爽快答应。结果金朝打完契丹,发现宋朝军队外强中干——契丹都快打没了,宋朝军队上去还被契丹残部按着打。金朝反手就调头南下,直接把汴京端了,徽钦二帝都被抓走,北宋没了。

北宋灭了,但赵构跑南方建了南宋。北方老百姓自发搞抗金武装,互相帮衬着打金兵。结果赵构这人吧,打顺手了就想停,金军一不顺就谈判,最后直接割地称臣,换和平——这操作,真是让人血压飙升。
金朝占了中原不会管,就扶了个傀儡政权“伪齐”,让个北宋大臣当皇帝。这货一上台,为了表忠心,疯狂搜刮老百姓,帮金朝凑军费打南宋。结果呢?百姓跑光了,田地荒了,中原直接废了——现在北方经济还没完全缓过来,坑不坑?
这时候金朝出事了——主战派的金太宗死了。新皇帝金熙宗是个“宋粉”,特别爱中华文化,自己还写诗(虽然写得一般),请宋朝大儒当老师。他觉得“这么好的文化正统不能灭啊”,就主动跟南宋说“我把中原还你,你给我称臣就行”。金国人一听都懵了:到嘴的肉吐出来?南宋更懵:不要白不要的地,居然不要?

南宋为啥不要这送上门的地?第一个原因,南北互掐太狠了。北宋那会儿朝廷里北方人多,科举故意压着南方人,不让当状元(比如晏殊就因为这没拿到第一)。到了南宋,南方人掌权了,一看要收中原——那不是把北方人接回来抢官位?能乐意吗?老百姓也怕,收回来北方人多了,自己没好处。
第二个原因,钱。南宋丢了北方,人口少,税收降,但打仗花钱啊。要是收回中原——那地方刚被金朝和伪齐祸害完,一片废墟,重建要多少钱?江南百姓是冤大头,肯定不愿意多交税养北方。结果呢?南宋没中原,经济反而更稳了——古代土地就是种粮,江南鱼米之乡,比北方废墟强多了。

最狠的是赵构自己心里的小九九。万一岳飞真把金朝打趴了,徽钦二帝回来了,他这皇帝还咋当?所以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来,根本不是打不过,是怕自己位置不稳。再加上宋朝一直“重文抑武”,武将功劳太大,皇帝睡不着——北宋晚期西路军就因为太强,不听中央调遣,南宋能不防着岳飞?
老百姓更现实,谁当皇帝不打仗、少收税,就跟谁。除非像清朝逼剪头发这种伤筋动骨的事,不然真没人在意“正统”。宋朝这“以民为本”的口号,喊得响,做得差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