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百姓丢失母猪找上皇帝-看宋太宗如何处理 (北宋百姓丢失的文物)
说起宋太宗赵光义,许多人对他并无好感,首先,他即位的过程有问题,在,烛影斧声,的质疑声中成为皇帝的,其次,他对外屡吃败仗,耗光了宋太祖时代的精兵,并开始推行,守内虚外,的政策,导致北宋积贫积弱,不过,...
说起宋太宗赵光义,好像大家对他的印象都不太好?首先吧,他当皇帝那事儿,“烛影斧声”的疑云一直没散开,总让人觉得名不正言不顺的。再说对外,老打败仗,把宋太祖攒下的精兵都快打光了,还搞什么“守内虚外”,结果北宋后来越混越弱,积贫积弱的。
不过呢,人嘛,总有多面性,宋太宗在内政上其实也有不少值得说道的地方。今天就来讲个他当政时的小故事,挺有意思的。
北宋沿袭隋唐的老传统,在宫门外设了面登闻鼓。说白了,就是宫门口挂面大鼓,有专人管着,老百姓有冤屈了,就来敲鼓,直接跟皇帝喊话。
北宋的登闻鼓就挂在皇宫正门宣德门外,宋太祖时候就有人敲过。比如973年,有个叫徐士廉的落第书生,就敲过登闻鼓举报主考官,结果科举制度都因此改了。到了宋太宗这儿,敲鼓告状的事儿也不少,但最出名的,得数淳化四年(993年)那回。
当时开封城外有个老百姓叫牟晖,跑到宫门口“咚咚咚”敲响了登闻鼓。官员带他见了宋太宗,结果宋太宗听完都哭笑不得——牟晖既没告官员贪腐,自己也没受啥冤枉,原来是家里的家奴不小心,丢了一头母猪!就为丢头猪的事儿闹到皇帝跟前,搁谁不得觉得这事儿太离谱,该治个扰乱朝纲的罪?

搁现在看,牟晖这行为确实有点无理取闹,耽误皇帝正事,还影响朝廷运作。可宋太宗压根没怪罪他,反而让人赏了千钱,说“令赐千钱偿其值”,意思是赔他猪钱。牟晖拿了钱乐呵呵走了,底下官员都懵了:这皇上啥意思?
宋太宗后来还真解释了,一番话让后人听了都不得不服。他是这么说的:“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来找我,我也得管,是挺可笑的。但要是能用这颗心治理天下,让老百姓的心声能直接传到我这儿,那天下就没受冤的人了。”
他先承认这事儿小,自己处理也觉得好笑,但接着说,这其实是种态度——要是能让民情直接上达,老百姓就不会有冤屈无处申了。
其实吧,登闻鼓本来就不是管丢鸡丢猪这种事的,但它是皇帝和老百姓直接沟通的一条道。要是这道儿能一直通着,皇上就能知道民间到底啥情况,该干啥也就心里有数了。宋太宗这人挺聪明,他故意管这“丢猪案”,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:登闻鼓的门一直开着,有啥事儿尽管说,别怕事小!好让老百姓敢说真话,反映真实情况。
说到底,宋太宗这人吧,虽然当皇帝有不少黑点,比如皇位怎么来的,害没害过人,这些账历史都记着呢。但他在政治上,还真算得上及格。他挺关注底层老百姓的生活,还克制自己不扩建皇宫——为啥?扩建得拆老百姓的房子啊。他这想法,对整个北宋王朝的影响其实挺深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