才导致他化斋不成吗-西游记中猪八戒真是因为懒
西游记,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,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,遇见了唐僧、猪八戒、沙僧和白龙马,西行取经,一路上历经艰险,降妖除魔,经历了...
《西游记》是吴承恩写的那本神魔小说,讲的是孙悟空从学艺、大闹天宫,到跟着唐僧、猪八戒、沙僧、白龙马西天取经,一路降妖除魔,九九八十一难后五圣成真的事儿。这书里头有个挺有意思的细节,猪八戒偶尔也去化斋,可有时候就是化不到,很多人说他懒,其实真不是这么回事。
化斋这活儿,平时都是孙悟空干,猪八戒偶尔也接手。他确实有过化斋没成功的经历,好些人一看他化不成,就觉得:嘿,这猪八戒肯定是懒!

要真这么想,可就错怪他了。猪八戒这人吧,其实一点都不懒,甚至可以说挺勤快的。想当年他在高老庄当女婿的时候,一个人顶十几个人干活,给高家挣下了那么大的家业,这可不是懒人能做到的。
书里写他耕田耙地不用牛具,收割田禾不用刀杖,从早忙到晚,其实干得挺好,就是有时候会变脸,心情不好时估计也没少给人脸色看。
后来跟着取经,挑担子的重活儿几乎全是他一个人包了,从大唐走到西天大雷音寺,这活儿听着就累,真不是一般人能扛下来的。

所以问题根本不在懒,是他心里有怨气。当初他答应跟着唐僧取经,可不是心甘情愿——刚被高家赶出来,吃饭都没着落呢,听说佛门是大户,供奉多,这才听了观音菩萨的话,想着至少能吃饱肚子。
观音当时跟他说:“汝若肯皈依正果,自有养身之处。世有五谷,尽能济饥,为何吃人度日?”这话听着挺有道理,对吧?
可真进了取经队伍,他才发现唐僧就是个穷光蛋和尚,加上他饭量大,一天三顿能吃饱的时候少之又少,路上没少抱怨,甚至动过不干的念头。
孙悟空、沙僧、小白龙他们加入,是为了脱困、活命,猪八戒呢?说白了就为了一口吃的。别人的需求都慢慢满足了,他的肚子却一直没填饱,他想退出,对他来说没损失,别人也挑不出理儿。
猪八戒那次化斋,是唐僧第一次赶走孙悟空之后,他临时升了大师兄。化的事儿自然落他头上了。从表面看,他就是在荒郊野地走了十几里,没看见一户人家,然后犯困偷懒了。
可猪八戒的生活经验老丰富了,连走冰面得拿棍子横着都知道,野外难找人家他肯定也清楚。按理说,短时间看不到人影,就该飞起来找,以往孙悟空化缘也是这么干的,飞到看见有人烟的地方才下去化缘。

他猪八戒的飞行速度虽然比不上孙悟空,但也不慢啊,当初去花果山请孙悟空就没耽误多少时间,说明飞得挺快。可这次化缘,他偏偏没飞,就一步一步走了十几里。这不就说明问题了嘛,他压根儿就不想化缘,就想让取经队伍散伙,好名正言顺地回高老庄。
果不其然,他这么一“偷懒”,沙僧出来找他,唐僧没人保护就被妖怪抓走了。可惜啊,唐僧后来被妖怪的夫人百花羞给放回来了,猪八戒的打算落了空。
后来在宝象国,因为唐僧捎了封信,宝象国要请人除妖救公主,猪八戒立马就拍胸脯包揽下来,其实啊,还是那心思——想借机解散队伍。这次打斗,他坑了沙僧,自己躲一边去了。天黑了才跑回宝象国,一听小白龙汇报完,立马收拾行李要退队。
八戒当时就说:“怎的好?怎的好!你可挣得动么?”小龙问:“我挣得动便怎的?”八戒接道:“你挣得动,便挣下海去罢。把行李等老猪挑去高老庄上,回炉做女婿去呀。”这话说的,一点不藏着掖着。
本来这回眼看就要成了,取经队的财产也能到手,结果小白龙拽着他,苦苦哀求,他脸面上有点挂不住了,只好硬着头皮去花果山,把孙悟空给请了回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