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壕
南壕进入巨浪牧场首先要经过南壕,南壕是一条人工挖出来的小河,宽......
进入巨浪牧场,首先要经过南壕。这条小河是人工挖的,四米宽、两米深,以前是附近住户的主要排水和灌溉水源。
故事是从一幅画开始的。
三爷年轻时私塾里学过,字写得漂亮,工笔画花鸟鱼虫也拿手。过年的时候,总有人求他写对联。那时候的家具都是实木的,现在想想,也挺奢侈的。木匠做完家具,会在柜门或者床头画上山水花鸟。东北的木匠不太会画画,这活就落在了三爷身上。
可进入九十年代,越来越多的人买起了现成的家具,找三爷画家具的越来越少了。
村东头的张老头有一对七十年代打造的木箱,质量特别好,用了二十多年还没变形。可上面的图案被磨掉了,老两口舍不得扔,就请三爷帮着重新画一幅。三爷琢磨了一下就答应了。老张头问三爷想画什么?老张头说:“咱农村人也不懂什么艺术,只要画得好看就行。”
三爷蘸了蘸墨,一会就画好了,是一只枝头上的小鸟,嘴红羽黄,看着挺喜庆。又提笔写了一首诗,画干后涂了亮漆,木箱就焕然一新了。老张头特别高兴,特意请三爷喝了两杯酒。
过不了两天,村西头的张小张来了,一进屋就被这幅画吸引了,仔细地端详着。 忽然看到了那首诗,脸色立马就变了,问道:“爹,这首诗是谁写的?”老张头说:“是你三爷写上的,说是白居易的诗,大诗人啊。”
张小张嘟囔着:“什么乱七八糟的诗,添堵,我找他算账去”。老张头没拦住,张小张冲到三爷的一念斋,大声指责三爷,说他多事,招人烦,惹得左邻右舍都来劝架。
我高中毕业,稍微有点文化,听出了他们吵架的原因。跟着大家来到老张头家,才明白了怎么回事。那首诗写的是:
——唐﹒白居易
谁道群生性命微?
一般骨肉一般皮。
劝君莫打枝头鸟,
子在巢中望母归。
牧场里人人都知道张小张和赵小宝,俩人没啥正经的,主要靠打鸟卖鸟为生。赵小宝打大鸟,白鹳、野鸭、水鸟什么的,用气枪、霰弹枪,还下药。据说,曾经打过丹顶鹤。打来的鸟卖到大庆的野味店,收入可观。张小张主要抓小型鸟,麻雀之类,白天用上百盘夹子一字排开,驱赶鸟进圈,吃食被夹住,晚上就用粘网,找到鸟栖息的地方,一网罩住,天亮再收。每次8角钱一只卖到小吃店,据说每天能赚一百多元。
俩人把打鸟当职业了,手段也够专业的,收获特别丰厚。据说,两年前闹虫灾,跟他们俩脱不了干系。三爷几乎每天散步的时候都会劝他们不要杀生太狠,鸟也是生命,要爱护。俩人见三爷年纪大,也不争辩,只是觉得麻烦,远远见到三爷就躲着。
三爷题这首诗的用意很明显,就是想让他们有点同情心,不要造孽。 大家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。
张小张也是高中毕业,有点文化,辩论的声音也最大:“鸟不过就是禽兽,即使是有生命,那是为了给人们填饱肚子,是食物链的末端,杀几只鸟有什么了不起?狼还吃羊呢,这是天经地义的事。如果说被吃了,也是它前世作孽,今生该让我吃。”
三爷只是摇头叹息着,轻声说着“造孽啊,造孽”,大家都觉得张小张说得不对,可是也说不出反驳的话。
这时候,姑父从人群中走了出来。姑父是三爷的小女婿,是一家安装公司的工程师,放假在家。三爷常说姑父是命犯驿马,岁带华盖,注定要和宗教有缘。
姑父对张小张说:“小张啊,别吵了。虽然六道轮回是为了投生畜牲道,但野外的动物受的是长期挨冻挨热,挨饿挨渴,被同类捕杀,还相互食用的苦。人类养的动物,虽然劳役,鞭打,还被宰杀取皮肉骨,也一样苦不堪言。上天终究有善意,捱到业力消尽有望再度为人。同样作孽太多也会因果循环。善以善待,恶以恶待。”
“我现在给你讲一个挽救生命,得以善报的故事:古时候有位刘秀才在古庙中教儿童读书。一夜 ,突有两个自称"饿鬼"的来求他布施一些残羹剩饭,刘生答应了他们的要求,从此以后,他就时常把残羹剩酒洒向墙外。”
“一年后的一个夜晚,忽听墙外有声音说:"感谢您对我们长期的救助,今天特向您来告别。"刘生问:"你们去哪里?"他们说:"我们生前在官场钻营,谁有势力就巴结谁,一旦衰败了,就扭脸如同陌路之人。我们平时未做过善事,因此没办法求得超脱,这几年只想多做点好事以求自拔。这片树林里野鸟很多,有来射杀的,我们就惊吓鸟儿使它们得以远走高飞;有张网捕捉的,我俩就事先驱赶它们,不叫他们入网。由于这点善心,感动了神明,现在已经获准转轮托生了。"
刘秀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,说:“他们沉沦 很久,尚且能用微薄之力,想尽办法救护生物,使之免被屠杀 ,为什么我们许多人却对保护生物、保护生态平衡说什么力不能及呢?”
张小张听了姑父的话,又想到自己确实理亏,在大家的劝说下,低头认错,回家去了。
如果张小张知道,这原来是上天给他一次幡然醒悟的机会,也许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