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社奇缘:惊梦婚礼,阴阳两界共见证
这是木头讲的他大学同学的故事,这哥们我也见过,还见过他老婆。现在你说某人特长......
木头跟我讲了个大学同学的故事,那哥们我也见过,他老婆也见过。现在说人会写诗,感觉有点说不清是夸是贬,毕竟现在不一样啊。但咱小时候,特别是改革开放刚开始那会儿,会写诗可是很受欢迎的技能,能招蜂引蝶的。那时候,诗社那叫一个多。
有个诗社,是俩老师组织的,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他们都快五十岁了。一开始是学生和同事,后来写诗的人越来越少,社会上其他行业的人也开始加入。木头同学的舅舅就混进去了,这孩子从小就学着写诗,被他们当成新苗培养了。说新苗可不简单,那是90年代的事,诗社好几年没招新了,除了他,其他的都四十多了。
几年后,诗社的人越来越少,又来了一个新苗,是个女孩,是给那种文艺杂志投稿的文艺女青年。她是真的对诗感兴趣,自己找来的。官方组织的诗社可不行,不让高中生进。(毕竟那也是个门槛啊)。
这女孩加入后,诗社一阵热闹,好多诗都是围绕着她写的。她也觉得终于找到了组织了。
后来,他们都上大学了。诗社里,算上他们俩,就五个人了,除去起社的那对老夫妻,就舅舅和另外两个人。现在诗社的聚会一般分成两个话题:写诗和撮合这两个新苗。
看来再文艺的人都喜欢八卦。
日久生情嘛,兴趣相投,青梅竹马,各种因素都促使他们决定大学毕业就结婚,房子那种小事不重要。
结果,起社的那对老夫妻在大三的时候因为煤气中毒去世了。可怜他们子女都在国外,丧事刚开始都是亲戚朋友们操办的,木头同学也在其中帮忙。等子女回来才接手。
老夫妻一去世,诗社也散了。大学毕业后一年,他们结婚了。饭店典礼之前,陆续来了一帮人。新郎新娘一眼就认出来了,是那对老夫妻的子女,他们还感慨说,人家受过高等教育,素质真高。我们帮他们照顾老人,现在他们结婚,居然从欧洲跑过来参加,而且是没通知的。
那些人看着挺眼熟的,舅舅高兴坏了,都是当年诗社的老朋友。赶紧招呼他们。老友相见,感慨万千。但大家也没空多说,先是一起喊了一件事:最近一个月,一直梦见同样的事情,那对老夫妻嘱咐他们什么时候去哪里,一定要去,代表他们参加个大型活动。
连着做梦不奇怪,但这也太巧了。于是,国内外的人都放下手头的事赶了过来。这才知道,原来是来参加俩新苗的婚礼。
后面就不用说了。有了这出戏,婚礼气氛更温馨了。不过木头抱怨说,典礼上的讲话太长了,而且都变成了比赛诗歌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