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途诡命:北行寻医,却命丧“避王”之术
古代的职业医生啊,地位没有多高的。一流举子二流医,在中九流排第二位。读书读得......
古时候的医生啊,地位其实不高。就算你是个举子,人家也觉得你排在“中九流”的第二位。那些读书不好,考不上功名的人,但又还识字,就拿几句“汤头歌”背背,就敢出来给人看病了。那时候医疗审核啥的也不严格,所以庸医挺多的,搞死人的事也常有。可古人就是相信“命”,医生治死人,一般不追究,最多赔点钱,要是严重了,官府会打板子,或者戴枷游街,不许再行医了。
那时候没有那种大型医院,医生也是到处跑。所以病人看病之前,一般得去占卜一下,看看哪个医生比较适合自己。算命先生说:“你往北边找找,就能遇到能治好你的医生。”病人就按照着北边找,见第一个摇铃的医生,或者第一间药铺,就认作是自己的医生了。
北平西城有个姓郭的,特别喜欢占卜。他跟一个占卜得非常准的道士交好。有一次聊天,郭先生很高兴,就问道士:“你帮我算算我什么时候死吧。” 道士说:“算死算啥,这可不吉利啊,不过既然你问了,我就勉强算算吧。”
道士算完后说:“你三年后,会死在一个姓王的医生手上,你还是赶紧祈祷化解一下吧,说不定能长命百岁。” 郭先生哈哈大笑:“这有什么好怕的,以后就不找姓王的医生就行了呗。”
郭先生回家后就命令家人们,以后谁要是找姓王的医生,一概轰走,全家都不准找。
后来郭先生得了哮喘病,挺厉害的。当时刚好有南方一位名医在北京坐诊,他的治疗哮喘方法特别有特点。郭先生就派人请他来。当然,这大夫可不姓王。医生看过之后说:“你的病不算太严重,我很快就要回南方了。这样吧,我给你开个方子,你按着上面的剂量吃,吃到哪一步停药几天,吃到哪一步再吃,病就没事了。”
郭先生一直按照方子吃,效果还不错,吃了一阵子,情况有所缓解。到了初夏的时候,病又加重了,吃了二十副药,效果也不明显。其实这很简单的道理,夏天是火,哮喘是肺病,火克金,肺病在夏天肯定会反复一下。等到秋天金气旺盛的时候,就容易痊愈了。郭先生很苦恼,心想:“我不会没死在姓王的手上,反而死在哮喘病上了吧?” 但又对找医生这件事情很谨慎,何况南方医生的方子一直挺管用的,于是决定坚持吃药,就又让儿子去抓药。
那时候处方用的是宣纸,用久了,容易破。郭先生的儿子就请坐堂的医生重新抄一份方子。中医处方里有些是特殊的符号,外行人看不懂,所以方子还得请医师来抄。
医师一看这张方子,说:“哎呀,现在这么热,怎么还大量用这些温补的药啊!” 郭先生的儿子一听也觉得有道理,谁说的不是呢,难怪父亲的病最近又严重了。于是跟医生聊了一通,说了父亲不相信别人,就信这个医生。坐堂的医生说:“没问题,这个方子整体还不错,我稍微调整一下,这个少用点,那个多用点,再换个药就行了,你爹吃了肯定会好转的。”
郭先生的儿子高兴地把药拿回去给父亲吃,结果吃了四五天,郭先生的情况突然恶化,出现了呼吸困难,脸色发紫的危急状况,发病到亡人不到一天的时间。
处理完父亲的事后,郭先生的儿子问清楚了才发现,那天帮父亲修改处方的医生,竟然姓王。
这就是命运吧。老实说,我觉得这事儿挺讽刺的。要是病人命中注定该死,随便给点香灰安慰一下得了,还吃药扎针搞那么麻烦做什么。不过嘛,我对命运还是蛮信的。郭先生不信命,觉得不找姓王的医生就能改变命运,结果还是死在了那人手上。所以我会承认和接受命运,好吧,会死在姓王的手上,那就死在他手上呗,前世的孽债,今世的恶缘躲不过的。
然后,我会想怎么能改变命运的进程。道士说的祈禳之术,郭先生就是不去做。祈禳,就是祈求神灵,请求化解灾难,宽恕过错的方式。
历史上有一些人通过改变命运轨迹而获得好运,比如袁坤仪,他之前是个卜算大家,梅花易数玩的特别厉害。人生的乐趣就在于生命的未知和神秘所带来的惊喜,像他那样的高手,算完了一辈子的事情,日子就会变成乏味。知道情节的电影,不会让人感兴趣的。所以只能枯坐等死。但是有一次他遇到一位老和尚云谷禅师,教他一套改变命运轨迹的办法,于是袁先生的生命似乎重新变得有意义了,他很开心的去做,最后真的改变了很多东西。后来他写了一本书《了凡四训》,把他的方法和经历记录了下来,很多人都对这本书评价很高,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看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