闹市区惊魂楼:血腥凶案后的诡秘诅咒
一般来讲鬼屋会是烂尾楼,或者地理位置比较偏僻,或者常年不见阳光。而我要说的这......
一般鬼屋吧,大家会想到那种废弃的烂尾楼,或者那种阴森偏僻、常年不见阳光的地方。但我要说的这栋楼,可不一样。
它就在市中心,不是烂尾楼,而且采光特别好。故事嘛,有点像维多利亚一号那种感觉。
刚建成的时候,这栋楼价格很高,因为位置好,阳光足,很快就卖光了。住进来的人,一开始也挺高兴的。
可没过多久,连续发生了四起凶杀案,整个楼都炸开了锅。
我知道这听起来像侦探小说,但几起案子还是得提一下。
第一个案子,受害者是一对很有钱的老夫妇,举止优雅,很有教养。他们被勒死后,吊在了入户电梯门口,挺吓人的。
第二个案子,被害的是一家五口。凶手提前潜入人家,用拖把敲死了两个老人,两个大人刚进门就挨了砍刀,挣扎着也死了。小孩回来闻到血腥味,推开门就吓得魂飞魄散,当时就想逃,结果居然跑去坐电梯,更惨的是,凶手也冲进电梯了,结果孩子在电梯里就遇害了,血肉模糊。
第三个案子,警察刚进驻调查前两起案子的时候,凶手就又杀人,而且是在十几个警察眼皮底下,杀害了一名离异的独居少妇。少妇洗澡的时候被杀了,浴缸里都是血。
警察当时彻底傻眼了,既找不到作案动机,也不知道凶手杀人没原则,一家五口、警察、独居老妇,好像什么人都杀。而且凶手每次都能逃脱,没留下任何线索。
因为案子太重了,警察在每层都安排了人,挨个排查楼里的居民,想找线索。结果发现,整栋楼的住户之间几乎互不认识,因为是单户电梯高层,每层只有一家。
警察分析凶手是成年男性,会开锁,有犯罪前科,很会反侦查,而且经常戴帽子。
可即便这样,第四起案件还是发生了。
警察乘电梯上顶层的时候,按了上行键,电梯突然上来了,打开一看,里面是两具尸体。警方当时就怒了,感觉是在侮辱他们。这两具尸体是被闷死的,应该是从地下车库上来的。调取监控录像,发现什么也没找到,只有这两具尸体进入车里,然后车子到了监控死角,就没了踪影。
死者车里没有任何搏斗痕迹。
当时开始流传楼里闹鬼了,很多人搬走了,更有人联合签名要求退房。房产公司为了息事宁人,只好答应了。警方就更抓狂了,一搬一搬的,他们都没办法。而正在这个时候,警察在监控里发现了一个少女,她好像一个人住,对这些事也不在乎,总是进进出出。物业的人说他们没见过她,因为一般住户和物业人员会认识的。但是这少女真的有那个能力吗?
后来凶手落网了,是个二十三岁的女孩,作案动机和维多利亚一号里的何超仪一样,就是想在这儿买房,但算算自己的工资,不吃不喝也得一百五六十年才能买得起,于是就想弄几起凶杀案,让别人不敢住,这样她就能便宜买到房子了。
当然,这个小理想就此破灭了。
女孩被判了死刑。
本来事情就该结束了,但故事还没完。
虽然十个人死了,但还是有人住在里面。这时候就开始闹鬼了。有人说,住在顶楼的业主每天晚上都能听到东西掉落的声音从楼顶传来。业主爬上楼顶,发现一个人死了,报了警,但没查出是自杀还是他杀,因为死得太久了。后来发现死者根本不是楼里的居民,而是从天上掉下来的。
接着,有人在地下车库看到之前死去的那个小夫妇的车子突然出现,因为案发后车子已经被拖走了。看到车的人以为小夫妇的家人找回来开着看房。他上了电梯,电梯莫名其妙的停在小夫妇那一层,他还看到警察的封条还在,所以就发誓以后再也不坐电梯了。
物业的人无聊的时候,喜欢看监控录像,研究业主们的各种习惯,比如谁谁谁抠鼻子,谁谁谁喜欢摸屁股。有一天,他们突然在监控里看到了那个已经被处死的少女,她还是一个人进了电梯。大家赶紧报了警,去楼上堵人,结果什么也没找到,反而被警察骂了一顿。
后来,有几个物业管理人员也辞职了。
这些事传出去后,更多的人不敢住了,一家接一家搬走了,最后连最后一家也搬走了。就这样,楼变成了空楼,午夜警也撤了,只留下一个看门人。
房产公司想了办法,请媒体来,把楼捐出去或者低价卖掉,想从中捞点钱。
后来,买下这栋楼的是一个地毯厂的职工,他们的工资只有一千多,而这栋楼开盘的时候售价是两万四。当然,卖给地毯厂职工的时候,楼的价格是两千五一平米,比成本价还高了一千多,但已经是这里最便宜的房子了。房产公司表面上很清廉,实际上偷偷赚了不少钱。常年挤在宿舍的地毯厂职工终于有了大房子住。
我一直想不明白,在这件事情中,我们究竟该感谢房产公司,政府,还是那个被处死的二十三岁女杀人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