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灵异事件 > 正文

海雾迷踪:古村祭海仪式下的诡异失踪

海边的地名,存在这几种,卫,比方说灵山卫;所,比方说石臼所;再小一点的有营寨......

admin

海雾迷踪:古村祭海仪式下的诡异失踪(图1)

海边的地名挺有意思,有卫,像灵山卫那样;有所,石臼所那种;还有营寨、楼台之类的。今天说说楼台之间的故事。

明朝的时候,这儿就是个小小的驻守点,北边接灵山卫,南边接安东卫。距离拉得不近,说不定今天要是倭寇从这里上岸了,要报信回去得跑一整天。骑马水路就快很多了。

咱中国啊,向来是信奉各种神灵的,时不时啥的,淹个女的给河神。海神倒没这要求。因为咱老百姓都是重土地,朝代们也经常把沿海居民往里赶,这习惯让咱海边一直落后于世界。那些说史上最强的三宝太监,在国外历史里基本查不到。

看看《海贼王》里用的名字,哪有中国的?

所以,咱历史上对殉海的事儿,写得也特别少。

倒是跳海的事儿挺多的,包括南明皇帝什么的。但那些所谓的殉海仪式,记载就少得可怜。这村啊,却流传着一个长久的殉海传统。这所谓的殉海,说白了就是祭海。每年一次的大型仪式,几乎灵山卫到安东卫之间的各个楼台所都会派人来。弄一艘船,上头载牛羊猪啥的,再用纸扎个军队、一班侍从,敲锣打鼓,把船送进海里,让它随着海浪风随便飘,表达对大海的敬畏,祈求大海能提供源源不断的食物。

这个仪式维持了很久,清朝的时候曾迁到内陆,但逢祭祀的时候,还是有不少已经迁到内陆的人冒着风险回到海边继续这个仪式,甚至有人因此被当英雄。

文革末期,这儿已经是个不大不小的码头,很多人靠捕鱼为生。按照传统搞祭海仪式,文革政府就出面反对,说什么封建迷信。渔民人多势众,这习惯改不了,事情发展到失控,政府就派兵来镇压。幸好没伤亡,但仪式是取消了。那个阻挠仪式的人,咱们叫张三吧。张三成功压制了这次封建迷信和骚乱,得到了上面重视,被邀请去隔壁大城市当官。为了进一步装模作样,张三决定坐船北上。那天风和日丽,张三满怀信心,和着军人们谈笑风生,登上了客轮。

第二天一早,大家发现客轮还在码头,原来晚上突然刮了暴风,小客轮只好回来了。可张三却再也没影儿了。

去年夏天,住在海边的朋友跟我说起一事,说他叔有次出海,天气好,风平浪静,鱼也钓了不少,往回走的时候突然起了海雾,迷糊里看到一艘旧客轮,上面有几个穿着旧军装的军人,他叔仔细一看,嚯,果不其然,失踪的那张三,正站在小甲板上呢。


上一篇: 诡影电梯:六层楼阴魂不散,惊悚事件频发,谁敢再乘坐? 下一篇:午夜敲门:工地宿舍的惊悚之谜
  • 灵异事件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