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岁嫁衣裳
在我老公的家乡流传着一种“多子多福”的理念,就是无论家庭条件如何,实际情......
我老公家那疙瘩啊,特别重“多子多福”这说辞,觉得生孩子多才好,好像生得越多,家里的“光宗耀祖”指数就越高。我老觉得挺有意思的,说实话,我不太认同。
我觉得啊,孩子多不一定能带来福气,很多时候是“多雷”啊,多麻烦啊。前几天朋友跟我讲了个事儿,让我更是深有感触。
她认识一位百岁老太,生了四个儿子两个闺女,这在以前那会儿,确实挺常见。可这表面的“人丁兴旺”,背后啊,暗地里可不少矛盾呢。
特别是老太太年纪大了,得了老年痴呆,脾气可来了,不认人,啥也记不得。就认得她最疼的大儿子。一开始啊,就住在大儿子家里,其他几个儿女也分摊生活费,过节的时候也去探望。
可过了一段时间,其他几个儿女去看老太太,大儿媳妇和大孙女就开始嘀咕,说自己家条件差,生活苦,凭什么要照顾老人。其他的儿女都装作没听见,就只有大女儿是挺懂事的。
没过多久,大女儿就把老太太接到了自己家照顾。结果呢,其他的儿女就不给钱了,说大姐家有钱,照顾得起。其他的儿女日子也不好过,孩子上学要花钱,紧巴巴的。
大女儿自己掏钱雇个保健师给老人推拿按摩,一日三餐也精心准备。可老太太还是经常发脾气,在床上吃喝拉撒,什么都配合不上大女儿。
只有大儿子偶尔来看看,老太太才会努力看清楚他,想摸摸他皱巴巴的脸。可大儿子每次都过来,转转眼睛就走,连屁股都没坐热。
每次大儿子走后,老太太都要闷闷不乐,各种发脾气,弄得大女儿一家人都挺为难。
百岁大寿快到了,大女儿就开始忙着准备,订饭店,找司仪,联系亲戚朋友,想给老太太办个热闹的生日聚会。结果那天,亲朋好友都到齐了,偏偏大儿子一家没来。
大女儿打电话问了,大儿媳妇说大儿子前天喝多了,还没睡醒,不去了。
直到生日聚会结束,他们一家也没露面。老太太虽然是寿星,可她啥也不清楚,还老看着外面,好像在找谁。
百岁生日刚过没多久,老太太就在大女儿家去世了。丧事办得挺气派,大女儿自己出钱出力,感觉是在发泄情绪。
老人出殡那天,大儿子家的闺女哭得特别伤心,像歌剧一样,嚎得可响了:“我没家了啊~奶你这一走我可算是没了家了啊~呜呜呜……我今后再回家是来看谁的啊……”
听了这话,大家都觉得特别不吉利,怕出事。毕竟老人去世那天是初六,当地有句话:“三六九,手拉手”。
老太太去世后留下一些金银首饰,还有个老翠手镯。大儿子仗着自己受过的恩情,把所有的东西都据为己有。其他的几个儿女不干了,在灵堂上就打起来了。还是大女儿出面劝住了,她说要尊重老母亲的情感,自己赔偿给其他几个儿女的“精神损失费”。
老人下葬没一个月,大儿子夫妇就出去旅游了,女儿因为上班没跟去。两人一路吃好喝好,什么都买最好的,还经常在朋友圈炫耀。亲戚们都猜测他们是把老太太留下的钱花光了。
结果,大儿子夫妇在高速上开车,对面的车爆胎了,失控的车辆冲过了隔离带,撞到了大儿子的车。来不及反应,就这么发生了意外。
真是应了那句哭丧话,没爹没妈了,家没了。
我总觉得父母跟子女之间是难得的缘分。常说孝顺父母是最大的美德。对父母不敬,就是对天地不敬。轻视、虐待父母,天诛地灭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。
可有时候啊,孩子多了也难免会有麻烦。慈母多败儿嘛。手心手背都是肉啊,偏偏最疼的那一个,往往最让人伤心。为人父母的少不了操劳,到头来,又有几个不是“老贱骨头”的?
挺荒唐的,白发都只为儿女做了嫁衣裳……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