祖坟挂满笼子,深夜传来巨鳝低吼,老村长连夜警告:此法断子绝孙
黄鳝,淡水科鱼类,一般生活在水底,喜穴居。其肉质鲜嫩,营养丰富。正是因为这样......
关于黄鳝,我得说说。这东西,淡水鱼科的,喜欢泡在水底,挖个洞躲着。肉质特别嫩,营养也挺好。所以现在黄鳝价格不便宜,想说一下老家捕捉黄鳝的方法。
捕捉黄鳝其实不难。老家一般是用鳝鱼笼子或者钢丝钩。先说说笼子吧,就是用竹篾编的筒状工具。以前是把骚蚯蚓(那种大个儿,味道很重的蚯蚓)用竹篾串起来,再用稻草固定在笼子里,晚上放进黄鳝经常出没的水田或者堰塘里。
第二天早上收起来,一般一个笼子能捞到一条或者几条黄鳝。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,现在因为农药和大家频繁捕捉,野生黄鳝少了,很多时候一夜几十个笼子下去,啥也捞不着。
说到诱饵,除了蚯蚓,还有传闻说可以用人的骨灰。这招太狠了,一般人不敢用。用骨灰的田地,以后黄鳝就出不来了,因为会把黄鳝的后代全灭了。
正文:
老家有个叫香关的村子,周围山多,地也肥,村民生活虽然不富裕,但也够吃。平时都种地,夏天就去捞鳝鱼,赚点钱花。
他们用的工具是祖传的鳝鱼笼子。我见过一个,长长的,尖的,一头小口方便放鱼饵,另一头用竹刺组成的凹陷,鳝鱼容易钻进去,但要钻出来就难了,因为竹刺会合拢,把鳝鱼困在里面。
鱼饵嘛,一般用蚯蚓,但村里有个古老的传说:用人骨灰做鱼饵,一个笼子就能捞光方圆一亩地的黄鳝。
香关人从小就听着这个传说,以前没当回事,只当是故事。但看到村里人一年比一年好,就琢磨上了。
这些钱到底从哪儿来?他们也种地,干活,难不成是……
王二知道了“致富经”后,就整天睡觉,晚上背一挑鳝鱼笼子出去。果然,他家的日子慢慢好起来了。
人就是这么奇怪,看到别人好就嫉妒,就猜疑。村里就传言,王二是拿骨灰捞鳝鱼的。
传言传到王二老爹耳朵里,他当天就去找儿子:“二娃子,听人说你用骨灰捞鳝鱼啊?”
“爸,你听谁说的,他们眼红。”
“不管真假,我劝你别干,会损阴德,断子绝孙的。”
王二老爹说完,叹了口气,低头走了。
当然,沉浸在好日子里的王二肯定听不进去。
有一天,王二又背着鳝鱼笼子出去。走不多远看到了一片肥田。他虽然香关人,但也从没见过这么适合捞鳝鱼的地方。
王二高兴地放下鳝鱼笼子,卷起裤管下去了。
第二天早上,他去收笼子,发现少了一个。
忘了哪儿收了吗?想了想,也记不清。反正只一个笼子,也就没在意了。就这样,每晚王二去捞鳝鱼,总能碰到一片肥田,第二天去收笼子,又少一个笼子。他怎么也想不明白,到底忘了在哪儿收。
想起父亲说的话,王二心里有些害怕。但不敢告诉别人,直到有一天,他给自己家祖坟上坟。
提着飘子,和香烛纸钱的王二,老远就看到祖坟上挂着一串东西。难道家里谁已经来过了?想想也不可能啊,家里人上坟会不跟自己说?好奇的他赶上前去看,结果差点没吓死。
原来系着代表他家的黄布带的鳝鱼笼子,像飘子似的,挂满了整个坟头。
题外话:这可不是高潮,高潮是后来,居然真有人在王二家的祖坟里发现了一条水桶粗的黄鳝,像蛇似的,盘踞在一个坟洞里,偶尔露出头。
很多人听说后,都想去捞黄鳝,但只要看过一眼,就吓得乱跑。因为这条黄鳝活了太久,已经不像鳝鱼的样子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