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上第一枚导弹
世界上第一枚被称作“导弹”的武器,要追溯到二战时期的德国。1939 年左右,德国军方开始研发一种叫“V‑1”——又名“飞弹”或“嗡嗡弹”的无人驾驶炸弹。它的外形
世界上第一枚被称作“导弹”的武器,要追溯到二战时期的德国。1939 年左右,德国军方开始研发一种叫“V‑1”——又名“飞弹”或“嗡嗡弹”的无人驾驶炸弹。它的外形像一枚大型的圆柱形飞机,内部装有螺旋式发动机和炸药,发射后靠空气动力学维持飞行路径,最终撞向目标。V‑1 的最大亮点是它的可控性:通过调节发动机的燃料流量,可以设定大概的飞行距离,虽然精度不高,但对当时的防空力量已经是个不小的冲击。
要说更早一点的“导弹”概念,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火箭。中国的火药火箭在宋代已经出现,用来对抗城墙和舰船;中东的火箭弹在十字军时期也有记录。不过严格意义上的导弹——即利用发动机产生推力、在空中自导自航的武器,还是以 V‑1 为开端。
V‑1 在1944 年首次大规模投入使用,主要对伦敦和比利时的城市进行轰炸。英国最初并不知道这些“嗡嗡声”的来源,直到炸弹坠落产生的特有声响让人们认出了它们的存在。英国随后研发了针对 V‑1 的防御措施,包括高射炮、拦截飞机以及用绳网捕捉它们的试验。虽然拦截率并不算高,但也让德军的这种新武器在实际作战中的威慑力被削弱。
V‑1 之后,德国又研发出了更先进的 V‑2,也就是火箭弹的雏形。V‑2 采用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,能够突破音速,飞得更远、速度更快,直接对美国的军事基地和欧洲城市造成威胁。有人把 V‑2 视作现代弹道导弹的鼻祖,毕竟它的原理与后来的洲际弹道导弹非常相似——先在大气层外飞行,然后再返回地面。
战后,很多德国的科研团队被美、苏两大阵营争相抢走,技术也被带到美国的“曼哈顿计划”后期以及苏联的导弹研发中。于是,导弹技术从此进入冷战的高速发展阶段。如今,从手持的防空导弹到覆盖全球的洲际导弹,都可以在当年那枚嗡嗡作响的 V‑1 上找到最早的原型。